聽很多老兵說,抗戰時期,日軍習慣把八路軍叫作“三槍八路”。當時,八路軍士兵一支步槍一般只有4發子彈,為什么不叫“四槍八路”,反而叫作“三槍八路”呢? ![]() 如上圖,正在列隊的八路軍士兵,我們看到他們的子彈帶基本上是扁扁的,里面幾乎沒有多少子彈!由于缺少子彈,加上人多不夠分,每名戰士的槍里最多有4發子彈。這4發子彈打響4槍就完了,再好的步槍也成了“燒火棍”。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該怎么辦呢? ![]() 每個人手上只有4發子彈,所以八路軍在伏擊日軍的時候,打過三槍命就一定要發起沖鋒了,正面和日軍拼刺刀。能夠拼過日軍的,就選擇不開槍;而如果拼不過日軍,就用槍里僅剩的最后一發子彈對準日軍射擊,“三槍八路”得名由此而來。這也是為什么有4發子彈卻不叫“四槍八路”的原因。 ![]() 如上圖,三槍過后,發起猛烈沖鋒的八路軍士兵。二戰結束后,曾有一位日本老兵回憶道:在戰場上聽到三聲槍響過后,如果你這個時候還不及時作出反應的話,八路軍士兵就已經端著刺刀一下子沖到你的面前了!由此可見,“三槍八路”的名稱,絕非浪得虛名! ![]() 如上圖所示,擁有“三槍八路”美譽的八路軍老兵,個個精神抖擻,滿臉殺氣!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這些三槍八路用極為簡陋的武器,每人只有4發子彈與每人擁有120發子彈的日軍廝殺,其慘烈和悲壯是可想而知的。你們說是不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