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男性,10歲,學生 【主訴】 反復發熱21天,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8天 【現病史】 21天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地出現發熱,多以夜間及凌晨發熱為主,體溫最高39.0℃。偶有咳嗽,無明顯咳痰,無胸悶、氣喘。當地診所抗炎、對癥治療,具體不詳,體溫恢復正常。10天前,無明顯誘因地再次出現發熱,體溫波動于38.0℃至39.2℃,仍以夜間及凌晨發熱為主,當地醫院就診,予以“阿奇霉素、炎琥寧、地塞米松、熱毒寧”等藥物治療,效不佳。8天前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按壓有輕度疼痛不適感。至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就診,予以中藥顆粒治療4天,服藥后惡心明顯,嘔吐胃內容物,頸部淋巴結中藥貼外敷?;颊呷杂邪l熱。為進一步檢查與治療,前來我院就診,門診收入院治療。發病以來,飲食減少,睡眠尚好,大小便正常,無明顯消瘦。 【既往史】 患者5年前,曾有“發熱、肺部炎癥”,經抗炎、對癥治療后好轉。近5年來春夏季節交替時常有發熱,原因不明。無肝炎、結核病史及傳染病密切接觸史,無高血壓、糖尿病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及輸血史,預防接種史不詳。 【查體】 T:38.5℃,P:90次/分,R:23次/分,BP:95/64/mmhg。患者男性,發育正常,營養一般,神志清,精神可,自主體位,查體合作。 【輔助檢查】 2019-06-01頸部淋巴結彩超:雙側頸部均可探及多個大小不等的淋巴結回聲,右側較大者約3.0x1.3cm,左側較大者約1.5x0.6cm,皮髓質結構清,皮質增厚,CDFI:血管信號稍豐富,分布規則。檢查提示:右側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 【初步診斷】 1、發熱原因待查,2、頸部淋巴結腫大(性質待查) 【診斷依據】 1.患者因反復發熱21天,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8天入院。當地抗炎、對癥治療,中藥顆粒等治療,效不佳。2.查體:雙側頸部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右頸部為主,大者約1.2cmx1.0cm,小者約0.3cmx0.3cm,質稍韌,邊界尚清,活動度可,輕度壓痛。雙肺呼吸音粗糙,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音可,節律規整,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肝脾未及,腸鳴音正常。四肢無浮腫。3.2019-06-01頸部淋巴結彩超:雙側頸部均可探及多個大小不等的淋巴結回聲,右側較大者約3.0x1.3cm,左側較大者約1.5x0.6cm,皮髓質結構清,皮質增厚,CDFI:血管信號稍豐富,分布規則。檢查提示:右側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 【鑒別診斷】 1.惡性淋巴瘤:表現為頸部多發的淺表淋巴結腫大,逐漸融合成團塊狀,質硬,表面高低不平,發展迅速。伴腋窩、腹股溝及全身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并有不規則的高熱。本病通過淋巴結活檢等進一步明確診斷。2.壞死性淋巴結炎:發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出現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百分數增多及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癥,抗生素治療無效及自限性等特點。發熱,熱型不一。腫大淋巴結多位于頸部,亦可累及腋下、鎖骨上、肺門、腹股溝等部位,活動,質地較軟,起病急者常伴疼痛或壓痛,局部無明顯炎癥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皮疹。本病通過淋巴結活檢等進一步明確診斷。3.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器官并可出現多種自身抗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一系列臨床表現,如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光過敏、口腔潰瘍、關節炎、漿膜炎、腎臟病變、神經系統損傷、血液系統改變、免疫學改變、抗核抗體譜改變等。符合上述4項以上者即可確診。4.淋巴結結核:TL患者多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熱型多有規律,以午后低熱為主,可伴有盜汗、乏力、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部分患者伴有皮疹、關節痛等癥狀。實驗室檢查??梢娊Y核菌素試驗陽性。淋巴結病理檢查有結節樣變或干酪樣壞死,肉芽腫形成,抗酸染色常能找到抗酸桿菌,抗結核治療有效。 【診治經過】 入院后給予抗炎治療、維生素C等支持治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無手術禁忌,于06月12日在靜脈全麻下行右頸部淋巴結活檢術,術后抗炎、對癥、支持治療,刀口愈合良好,術后病理為(右頸)淋巴結增生性病變,部分區域伴有壞死,周圍見多量組織細胞反應,部分區域見多量凋亡小體,考慮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免疫組化檢查示(右頸)結合組織學形態及免疫組化結果,符合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免疫組化:CD3:(+)、CD20:(+)、CD68:(+)、MPO:(+)、CD21:FDC(+)、Ki-67:陽性細胞數約10-60%、CD7:(+)、TdT:(-)。予糖皮質激素口服治療,并遞減。 【臨床診斷】 頸部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 【分析總結】 頸部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HNL):又稱菊池病,好發于青年女性,可見于11~70歲的患者。近年來,男性發病率逐漸升高,男女比例接近1∶1。本病人為12歲男性。臨床表現:多樣,常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多以痛性淺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癥狀,其中70%~98%為頸部淋巴結腫大。。。本病人亦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診原因之一。診斷:常被懷疑為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血液病。需要與淋巴結結核、惡性淋巴瘤、轉移瘤、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結結核。最終診斷依靠淋巴結活檢。淋巴結活檢為HNL確診的金標準。雖然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HNL)的診斷主要基于病變淋巴結的組織學特點,但免疫組織化學有助于鑒別惡性淋巴瘤、SLE等疾病。實驗室檢查,常有血沉加快,CRP、LDH等指標升高,經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后效果明顯,各項指標趨向恢復正常,這是對診斷結論的有力支持。。。本病人亦通過免疫組化確診與鑒別。本病人亦經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后效果明顯,發熱癥狀逐漸好轉。治療: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HNL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為1~6個月,大多數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療,可自行緩解。而有癥狀且合并淋巴結外病損或多系統損害的患者常需要藥物治療。目前,HNL的治療方案尚未統一。臨床上,常規抗感染及抗結核治療常無效,但非甾體抗炎藥可用于緩解癥狀。提倡糖皮質激素及羥氯喹治療,少數嚴重患者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有效。多數患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后可迅速緩解癥狀并縮短病程。預后:雖然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復發率很低,但仍可復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