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逝去的這個暑期檔,有著一個極度夢幻的開局。 韓延導演的《動物世界》令不少觀眾眼前一亮,緊接著,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就開始肆虐朋友圈,這部豆瓣9.0分的影片,最終取得了30.98億的驕人票房。 當我們站在那個成功的節點,去遙望即將環抱的未來時,仿佛整個夏日都被染上了狂歡的色彩,而暑期檔后來發生的故事,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精彩。 張藝謀的《影》不見了蹤影,逃離了擁擠的暑期檔之后,選擇定居國慶檔。 姜文與徐克的新作熱熱鬧鬧上映,冷冷清清下畫,五六億的票房成績是名導的市場底線,也透露著大師們一份孤傲的任性。 中國電影人們日夜所擔心的“好萊虎”終于來了,但他們并沒能成功撕碎國產電影的矩陣,《巨齒鯊》和《碟中諜6》作為優秀代表,合力搶下20億左右的票房,尚不及開心麻花的一部《西虹市首富》。 當然,在這段日子里,有驚喜,有平庸,也就會有失望。 《愛情公“墓”》給了所有電影同行們一劑“強心劑”,2.8分的豆瓣評分,給予了無數奮戰在一線的爛片制作者們巨大的希望和信心:有《愛情公“墓”》給我們墊底,還怕啥啊? 當然,郭敬明導演的《爵跡2》提前撤檔,直接無情剝奪了觀眾吐槽的權利。 至于那個號稱要拿下27億票房的《阿修羅》,上映3天后又迅速撤檔,累計票房僅有4983.9萬,口碑更是猶如水銀瀉地,作為一部自帶傲嬌人設的神片,我們只想說一句,放心,沒人上趕著想看你。 我們當初期盼的“狂歡”,似乎并沒有到來。 又似乎,是已經來過了。 我原以為狂歡的定義,就是一部又一部好片的簡單累加,但最終才發現是我們錯了。 這如生活般真實的暑期檔,有鋪天蓋地的歡呼與喝彩,亦有歇斯底里的吐槽與咒罵,但更多的是,猶如炮灰一般飄然而逝的無名之作。 在這場喧喧鬧鬧的暑期檔大戲中,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正是這充盈著各種復雜情愫的暑期檔,才完美地構成一場盡顯世間百態的光影狂歡。 低迷 姜文擔任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站在媒體聚光燈之下,任憑記者費盡口舌,姜文卻幾乎除了新作《邪不壓正》,不言他物。 我們在《邪不壓正》中所遇到的,又是一個怎樣的姜文呢? 少了果敢,多了柔腸。 姜文的野心只灑落在寥寥幾處,而剩下的,只有姜文與對當下世界的折中表達。 同樣是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若是《邪不壓正》和《鬼子來了》相比,該是如何? 五十又五的姜文,銳氣漸散,少了的是一份重譯歷史的野心,影片中最直白的隱喻卻是直指影評人,這種只將矛頭對準特殊個體,卻刻意弱化了宏大背景的做法,不免令人連嘆無奈。 究竟是時代改變了姜文,還是姜文屈從了時代。 姜文在《邪不壓正》中折射出的心境,猶如影片中在屋頂世界上不斷奔飛的李天然,看似是為報仇而來,實則內心并無明確目標,一位缺乏主觀判斷的主人公,空有一副英氣俊朗的外表,實則為一枚受盡驅使的符號。 姜文還想贏嗎? 想啊。 因《一步之遙》遭到的看扁和非議,姜文都想再掙回來。 那掙回來了嗎? 我想,你的心中會有答案。 與姜文一同征戰暑期檔的著名導演,還有徐克。 作為一名忠實的“老怪粉”,我堅信徐克會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重新證明自己。 果然徐老怪沒有令我失望,他成功證明了自己:《西游·伏妖篇》和《奇門遁甲》的糟糕表現,徐克“功不可沒”。 雖然《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敘事節奏把控穩定,但徐克若是想用特效想象帶給觀眾驚喜,那確實是失算了。 《四大天王》中的徐克比起猶豫的姜文來,則顯得無比自信和篤定。 徐克用眾多華麗的特效和虛構文本,撐起了一個夢幻無比的大唐盛世,而“方術”,成為了徐克造夢的最好的工具。 “方術”的概念是一把萬能鑰匙,任何奇魅想象都可以往里面裝,但同時,這也成為徐克在建構劇情推理細節上偷懶的借口。 整部影片猶如繁盛華美的千層塔樓,但各層元素只是簡單堆砌,并沒能化學有機融合,直白點說,就是劇情深度未能深入下去,只是在淺薄的層面反復推碾,猶如走馬觀花般不斷介紹人物,最終所構建而成的千層塔樓,自然也是迎風擺柳,搖搖欲墜。 徐克的招牌是“特效”,但一部好電影,不應只有特效,更要有一個合理且豐富的故事,用以配合視覺場面的表現,為其注入深刻的文本根基。 在好萊塢頂級特效常年密集轟炸后的今天,觀眾對于視聽奇觀已有一定的疲勞,如今,他們也更愛看一個可以打動內心的好故事。 無論是姜文,還是徐克,都遭遇一定程度上的市場挫折。 《邪不壓正》最終票房5.83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6.06億,這樣的成績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這些頂著巨大光環的名導,陷入暑期檔的鏖戰,往日里所向披靡的英氣不再,每進一步,都顯得艱難無比。 狂歡 暑期檔從去年《戰狼2》的一枝獨秀,到今年《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的花開兩朵,中國電影市場出爆款的能力在不斷提升,這同時也說明觀眾的審美水準也在持續走高。 擁有一定觀影經驗的觀眾都會發現,《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這兩部電影,片名都是五個字。 …… 開個玩笑,重來! 擁有一定觀影經驗的觀眾都會發現,《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這兩部電影,都與錢有關。 《我不是藥神》講述了山爭大哥從白手起家,開始辛苦掙錢,然后慷慨花錢的故事。 《西虹市首富》講述了沈騰大哥從白手起家,開始繼承遺產,然后慷慨花錢的故事。 超級爆款電影的誕生,總是與當時社會語境分不開,如《美人魚》的票房神話,就是市場對集體懷舊情懷的一次買單,而《戰狼2》的票房奇跡,則是因為點燃了全社會的民族主義熱情。 那么,為什么觀眾會為這兩部電影貢獻近60億的票房? 或許就是因為,今年我們真的變窮了。 當大眾主流人群陷入到現實的焦慮時,他們迫切需要從大銀幕中找到情感的共鳴或是發泄的出口,《我不是藥神》就是一根點燃積憤的炮捻子,而《西虹市首富》則讓人們可以盡情地大夢一場。 這兩部電影都無限增強了對現實和個體自身的關注,完美契合了當下主流觀眾的情感需求。 反觀現實,當某種神秘力量不斷揮舞著手中的鐮刀時,那些剛剛冒出新芽的韭菜們,其后命運的判詞就只剩下了四個字:任人宰割。 姜文?在民國的屋頂之上寫詩。 與我等韭菜何干? 徐克?在大唐的方術之中狂舞。 與我等韭菜又有何干? 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且貧窮的觀眾,只有在朋友圈不斷刷屏的電影,才舍得花錢去買票。 而恰恰是,《我不是藥神》給了我一萬種憤怒的理由,讓我重新審視和反思眼前這個現實的世界,而《西虹市首富》為我構建起做夢的時空,讓我得以逃離悲涼的現實,得到一絲喘息之機。 這就是電影的魔力。 很多年前,人們走進影院是為了一睹大明星的風采,體驗一次大制作的視聽震撼。 而如今,人們看電影,只是為了遇見自己。 混亂 除去意料之外的失望和意想不到的成功,我們的暑期檔,還剩下什么呢? 一團平庸的混亂。 《風語咒》作為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的種子選手,與《藥神》為同一家公司投資發行,甚至連宣發策略都如出一轍,都采用了大規模的三輪點映,前期積累口碑。 最終影片受到了《畫江湖》系列粉絲的追捧,卻也遭到了一些路人的抵踩。 2014年《大圣歸來》橫空出世后,“國漫崛起”、“國漫之光”的聲音不絕于耳,有那么一剎那,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終于要起步了。 可誰也不會想到,那個高光的起點,也是輝煌的終點。 爾后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大護法》《風語咒》等等不僅未能復制《大圣歸來》的成功,票房更是一路走低,《風語咒》最終票房1.12億。 國漫?就這樣又縮回到一個陰暗的角落里。 除去動畫電影之外,暑期檔還有一個熱詞,叫“好萊塢”。 派拉蒙公司出品的《變形金剛》系列,常常在暑期檔掀起觀影狂潮,給中國電影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所以,“國產保護月”成為暑期檔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種情況在今年得到了大幅的改善,很多好萊塢的進口大片,得以闖進內陸影市的盛夏,但他們卻失望地發現,這里的陽光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絢爛。 賣相最好的《碟中諜6》和《巨齒鯊》最終票房落點預計都在10億左右,加起來尚不及一部《西虹市首富》的票房高。 許多觀眾對于好萊塢商業類型片都已產生了疲勞感,這也使得“好萊虎”越來越難以抓住觀眾的內心(qian bao)。 而文牧野、徐崢和開心麻花這樣的本土團隊,則對于國內社會現狀和人情輿論有著更為精準的把握,他們利用觀眾身邊熟悉的元素,搭建出一幕幕有著強烈本土認知的故事情景,最終成功喚起觀眾的共鳴。 在這個暑期檔故事的結尾處,我們還遇見了《愛情公墓》,這個不知到底為何物的所謂“電影”,以及黃渤的現實魔幻主義寓言《一出好戲》。 情懷凋零,新王上位。 有時,我們在吝嗇的時候,才能做出正確決定。 當年慷慨的觀眾為《小時代》系列貢獻了17億的票房,卻也讓郭敬明在華麗且虛無的成功中迷失,《爵跡》遭遇票房口碑雙失利,而《爵跡2》在暑期撤檔后依舊杳杳無信。 曙光 一大堆風格迥異,題材多樣的影片,一猛子扎進了一個叫暑期檔的時空中。 他們中有的人夢想著一夜暴富,有的人想要支配市場,也有的人仍在堅守內心。 2018年暑期檔全國電影票房高達173.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觀影總人次達到了5億,同比增長25%。 有很多空有野心的影片,不斷的改換檔期,東躲西藏,最終還是淹沒了在了暑期檔的千軍萬馬之中。 是好電影,終會發光。 讓好片收獲嘉賞和稱贊,讓爛片死無葬身之地,唯有這樣,電影市場的秩序才能不斷向好。 一個夏天,亦是一段難忘的時光,我們看著暑期檔諸電影的成與敗,彷如也是在仔細端詳這個時代。 那些人世間的千嬌百態,嬉笑怒罵,我們盡收眼底。 人們喜歡小人物的故事,大銀幕中的他們一無所有,窮困潦倒,忽然天降機遇,他們借此迅速走上人生的巔峰…… 這樣的情節與無數人深夜里的真實夢境所吻合,而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蒙太奇,也往他們心里注射了一劑美好的東西,這樣東西有一個很動聽的名字,叫做希望。 互動話題 暑期檔最讓你驚喜和失望的電影分別是哪部?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