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跟華子說,他在體檢時,空腹血糖超過了7.0mmol/L,已經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他問華子,不是說患上糖尿病,會有“三多一少”的癥狀嗎?可是他在查出高血糖之后,并沒有什么不適的感覺,甚至還偷偷嘗了自己的尿液,也沒感覺到甜。像他這樣,也算是糖尿病嗎? 一、確診糖尿病的依據是什么華子告訴他,人體正常的血糖值是3.9~6.0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過或是等于7.0mmol/L,或是任意時間的血糖值大于等于11.1mmol/L,或是做葡萄耐量試驗2小時后的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只要滿足其中一條,就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在做血糖檢測之前,需要在一周內正常飲食,不要高糖飲食,以避免高糖食物對測量結果的干擾。在檢測空腹血糖、隨機血糖時,需要在不同的兩天,分別進行測量,并且要注意避免感染、受傷等應激因素的影響,才能得到相對準確的測量結果。 二、不是患上糖尿病都會“三多一少”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的是體重減輕。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較常見,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僅會出現頭昏、乏力的癥狀,與普通的疲勞感很相似,甚至有些患者沒有癥狀,非常容易被忽略。有一些處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由于血糖調節功能紊亂,會在餐前(比如午餐前、晚餐前)表現出饑餓感明顯、心慌、頭暈、冒冷汗等低血糖的癥狀。 三、糖尿病不一定尿中有糖雖然糖尿病的病名中有“糖尿”,但患了糖尿病并不一定在尿液中都有糖。之所以用“糖尿”命名,是因為17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廉發現此病患者的尿液“其味如糖似蜜”,才因此而得名。 葡萄糖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腎小管對葡萄糖會100%的重吸收,所以正常人尿液中不會含糖。糖尿病初期的患者,血糖還不是很高,尿液中也不會含有糖。當發生尿糖的時候,意味著血糖程度已經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此時病情往往已經較重了。所以不能用是否尿糖來診斷糖尿病,而要以血糖為診斷標準。 四、得了糖尿病后怎么辦胰島素是負責降低血糖的激素,而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病原因有2種: 1、胰腺的胰島細胞功能喪失,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此種類型為1型糖尿病。 2、胰島功能尚可,但身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下降,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此種類型為2型糖尿病。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島素才可以控制血糖,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飲食調節、增強運動、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等多種方式控制血糖。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數人是兩個原因并存。并且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會逐漸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向“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持續進展。不過糖尿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糖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只要積極治療,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