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寫了一段關于發展趨勢比估值更重要的討論,大家討論得比較多。順著這條道,我再往下想。 附討論的原文,以及一些朋友的討論。 行業發展趨勢遠重于估值。 很多人驚嘆于有的行業估值高,有的行業估值低,并以此貶低高估值的行業。沒有行業,沒有公司,可以永遠享受高估值,發展趨勢才是根本所在。工程機械里面有60倍的恒立液壓,20-30倍的三一重工。醫藥里面有200多倍的藥明生物剛創出歷史新高,也有10幾倍PE還在繼續下跌。 比如周期股的萬華,現在估值并不低,但是別人還在漲價周期,你應該怎么估值呢?絕不是一句PE就完事。 醫藥投資更重要是要觀察邊際變化,這個比成天算PE和算PB重要得多。比如集采之后的邊際變化,之前地方器械集采,未傷及出廠價,價平量升,集采后器械類反而開始大漲。比如藥品集采之后,cro迅速崛起,高歌猛進。又比如前期很多外資藥品放棄集采,直接走零售渠道,零售藥房的邊際也發生了變化,在產業鏈中的地位發生了重塑。 安全邊際,我認為絕對不是PE的折讓這一個維度,持續甚至被強化的競爭力才是更高緯度的安全邊際。 投資忌諱的就是呆板的刻舟求劍式的看估值,如果只看pe和pb就能做好投資的話,那很多人都可以成為投資大師了。投資的本質是看未來看趨勢看行業前景和公司核心競爭力,估值體系只是外在表現形式。不要說不同行業哪怕是同一行業的不同時期,或者是類似公司的同一時期,他們的估值高低可能也會迥然不同,我們市場上以前中小創估值比較高因為稀有和成長的高預期,注冊制后反過來了行業龍頭才會享有估值溢價,這是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的。一個行業和公司的估值往往都是在一個非常大的空間里來回變化的,比如說白酒,悲觀時可能只有十幾倍pe,樂觀時能到五六十倍甚至更高,這個估值提升的把控是非常非常難的,可以說差不多只有執著甚至偏執的人才能完全吃到。其實我們的投資大多超額收益都是來源于估值提升,單靠賺企業成長的錢是很難有多高收益的。估值提升的過程可能會經歷低端低估到合理到極端高估再到泡沫化,如果簡單粗暴直接用數字類比的話,可能就是10倍pe到20倍到30倍再到50倍,有些人喜歡賺前面的有些人喜歡賺后邊的,能從最前面賺到最后邊的可謂神人了,即便是這種神人更多時候還是要面臨無數次過山車的顛簸。 所以說我們既不能刻舟求劍式的只看估值,又不能不看估值,大部分時候pe和pb還是最簡單最方便的參考因素,在參考的時候估值高低要搞清楚為什么,他們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未來有沒有估值修復或者估值提升的可能,這種邏輯能不能得到市場主流資金的認可,除了公司業績增長外,我們要賺的是哪方面的錢,是從低估到合理從合理到高估還是從高估到泡沫的。根據自己能力和風格賺自己認知范圍內的錢吧,不要輕易出圈,圈外未知太多風險不好控。 1.關于萬物皆有周期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意思初衷是什么,我猜的話,他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任何行業都是從低到高,又從高到低,然后低到高,又從高到低,這樣周而復始,不斷輪回。如果按照這種理解我是不認同的。 對于周期,按照個人理解,一個行業會經歷,導入期(就是很模糊的階段),到成長期,到壯年期,到成熟期,然后到衰退期。 這個發展階段也能算一個周期,但是商業的世界里面同樣的發展階段,最后的表現形式其實有很大的差別的。比如處于成長期的光伏、鋰電材料與醫療服務又會有很大的不同。為了加以區別,我用這么一張圖來表示 2.三種周期的比拼弱周期成長,周期成長,強周期波動?;旧鲜菑牧亢蛢r格變化來進行劃分的,這樣劃分之后,其實行業劃分之后,公司間其實也可以再進行劃分。比如白酒算是弱周期的品種,價格穩中提升,行業的消費總量是穩中趨降的(注意是消費多少kg不是消費金額),但是結構會有變化,中高端白酒占比在緩慢提升。比如養豬,總量穩定在1萬億,典型的強周期行業,但是上市公司的份額又是不斷提升,所以我不會把這些歸于強周期品種,而是歸于周期成長。 弱周期成長,這個最典型的兩個大行業就是消費和醫藥,這也是為什么這兩個行業長牛股最多的原因。需求一直未被滿足,只要價格穩住,利潤就會穩健往上漲。 周期成長,絕對是暴富的利器。從我入市以來,親眼目睹了15-16年鋰電鋰電細分幾個月暴漲幾倍,16-17年地產十來倍的上漲,18年底到19年豬周期的狂歡,20年的光伏和部分新能車的“堅不可摧”,還是有20年A股上漲十倍的股王手套英科醫療。 強周期,這些只能是脈沖式機會,很難有大級別的機會。 3.弱周期和強周期如何區分其實很簡單,就是凈利率有沒有大的波動。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中國人的勤勞,只要一個東西很賺錢,產能就會各種各樣的冒出來(除非技術壁壘,行政壁壘,資源壁壘)。 就著這一點,說幾句對涪陵榨菜和古井貢酒定增的看法。涪陵榨菜現在凈資產大概30來億,一口氣打算募資33億,控股股東放棄認購,市場用腳投票,周四幾乎砸出了跌停板。簡單掃了一下涪陵榨菜的定增報告,建窖池,擴加工產能,整個個人簡單理解就是除種植外,全產業加工產能是20萬噸。 根據公司的19年年報,銷售量為13.8萬噸,也就是定增項目落地后,公司產能可以達到34萬噸,差不多是原來的2.4倍。而根據公司披露市場需求情況,榨菜每年需求100萬噸,現在包裝榨菜占比為28%,也就是28萬噸。榨菜這個需求是沒有大的變化的,所以榨菜這個銷售估計會有問題,除非你走很多to B端,但是那樣單價也會下降很多。這是19年銷售情況的一個表格 那么募投項目的單價呢 這個項目回報率能否達到確實要打折扣,但是只要回報率高于現在市盈率的倒數,這種方案也不能完全算作失敗。對于價格比較堅挺的一類企業,經營的屬性會好很多。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一些強周期行業則很容易成為災難。 對于這一類利空,我的判斷,偏空,但是長期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4.周期成長的進與退17年10月份確實想過賣掉一部分融創,結果狠狠地坐了一輪過山車(10塊買進的,麻煩不要來教訓我)。去年和今年的豬骨進退也是比較失敗,19年的狂歡沒有吃到多少肉,今年湯和一些,但是也沒少挨打。 行業整體虧損邊緣(成長期的階段)買進,價格攀升的時候繼續持有,大部分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時退出。當然長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君不見牧原上市以來也有20來倍的漲幅。 比如我們看市占率,養豬企業是這樣的 但是公司股價和市占率的對比圖則是這樣的 如果14年的起點是對的,那么2016年,2018年都是牧原的平淡期,但是市占率是年年攀升的,那么2018年暴漲之后,兩個曲線的擬合已經趨于一致,2020年之后再期望馬上暴漲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5.弱周期成長的進與退不得不說,我不光是周期成長的菜鳥,在弱周期成長上也是菜得一逼(自嘲,不要再發散了 弱周期成長更多要關注邊際變化,比如醫藥當中的政策變化,像輔助藥(中藥注射液,蒲地藍,百令膠囊等等),比如藥品和器械的集采等等。如果行業發展趨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就不要抱著:好的管理層可以穿越牛熊的故事。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沙漠之花畢竟是極少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