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講3個問題:1,日本幕府是咋回事;2,日本生子最多的人;3,這個人啥生活習慣。 德川幕府,眾所周知,日本明治維新前地最后一個封建朝代。 但若說清楚其中所以然,未必人人耳熟能詳。它的產生、消亡和264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值得歷史愛好者研究。 一、讀懂一個朝代《聰明的一休》的時代背景,就是幕府 幕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幕+府:幕,古代戰(zhàn)爭時將帥之帳篷,幕府,為將帥或行政長官辦公之地,引申為手握兵權、執(zhí)掌天下之政權統(tǒng)治。 1603年,日本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德川家康,耗時18年殲滅各地諸侯,以征夷大將軍之職一統(tǒng)日本,定都江戶,開啟了架空天皇,統(tǒng)治日本的幕府時期。 到1868年2月12日,最后一代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逃出江戶城,宣告幕府終結,264年的幕府時代里,共產生15個將軍。 15個將軍,264年,與大名、天皇、平民和外國列強,形成了左右日本歷史的4大力量,在彼此博弈中小心前行。 在1853年佩里叩關之前,外國勢力沒有什么干涉,日本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天皇+將軍的二元權力結構—— 天皇至尊,將軍至強;大名分權,將軍集權。 天皇以宗教之神名分存在,在民眾中具有萬世一系的極為尊崇的地位,將軍以國家的CEO存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全權在握,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文化宗教層面的“名分”,因此將軍至強,而天皇至尊也。 德川家康,上logo為其家紋 上有天皇至尊,下有二三百個“諸侯”各自相對獨立,將軍亟需構建維持其穩(wěn)定權威的統(tǒng)治模式,以免一不小心天下大亂,即便是某個災年的平民騷動,也能戳翻他小心翼翼構建的“三角關系”。 以此來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事,其實是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的,并不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家康平定天下后,把親信、功臣和收服的“亂賊”,置于不同的地盤,統(tǒng)一管理,這就是“藩”,藩的領主,叫大名。 全國有二三百個藩,根據遠近忠誠程度,分為“外樣大名”“譜代大名”和“親藩大名”,外樣的最遠,也是需提防的邊陲之地。 事實證明,怕哪里出事仍然會哪里出事,最終正是這些外樣大名,成了264年后幕府的掘墓人。 各藩國多如麻 在政權防御上,將軍打造了自己的8萬“旗本”——即直屬將軍的武士兵團,他們可以對抗幾個較大的藩,同時令所有藩,一旦將軍出兵,他們須根據人口貢獻兵力。 在政治控制上,將軍令所有大名,把家和妻子家眷安在江戶城,令大名隔一年到江戶都城住一年,即便他們回藩國,家眷也要留在江戶,名義是享受將軍的照顧,實際上是控制大名的人質。 在管理手段上,將軍還有一系列招數,如,禁止各藩國之間進行通婚,禁止交往,以防止他們合縱連橫,結伙對抗將軍。 每個藩國可以有自己的司法、經濟、軍事獨立性,但不能建過多的城池,一藩一城,多了砸毀,以防他們軍事上造反。 在意識形態(tài)上,引進中國的孔子和朱熹,定為官學,強調忠誠,強調綱紀,強調道德,以“一言不合就殺人和自殺”為特點的武士道,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的。 外交上,嚴格鎖國,禁止西方宗教、文化流入日本,以免沖擊脆弱的政治三角平衡。幕府規(guī)定,出國的人就出國好了,別回來,回來一律殺頭。 也不允許任何藩國自己造大型船只,更不允許信奉外 教。 阻止一切可能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的隱患,這就是幕府小心駕駛的列車。 東京孔子廟,曾是世界最大的孔子銅像 鎖國,就是這樣悄悄進行著,安全無虞地行駛了200多年。直到1853年美國黑船來襲,逼迫開國,打破了日本的政治平衡,雄藩推翻幕府,明治維新順勢而生。 17世紀鎖國,19世紀滅亡,中間經歷的18世紀,是幕府安穩(wěn)安逸,而西方快速發(fā)展的時期。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在日本鎖國期間強勢發(fā)展,帶來的先進的文明文化,最終不可抑制地沖擊了大洋彼岸的中國和日本。 同時,在日本國內,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幕府腐敗,漚糟了這個安逸的社會。 日久成平,安逸敗國,幕藩領主奢侈無度,武士們偃武修文,經年不勞作,坐吃山空,世風日下。 國家經濟每況愈下,最終內憂外患,聯(lián)合夾擊,葬送了脆弱而腐朽的幕府政權,日本迎來了尊王攘夷,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 幕末的日本實景 二、認識一個人幕府的簡史介紹到此,現在看看其中的一個典型人物——11代將軍德川家齊。 平民的窮困,并沒有改變貴族的紙醉金迷。就在幕府中后期走下坡路的鎖國中,日本“最牛”將軍誕生了。 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以妻妾最多、子女最多、在任時間最長,雄踞幕府15個將軍之首。 他本身不是十代將軍德川家治的兒子,但家治的兒子都死了,只好從血脈較近的一橋家,過繼一個當兒子。 這個兒子就是家齊,1786年,他過繼過來沒幾年,繼父家治就得病死了。這孩子真是福氣,15歲就白撿了個將軍當上了。 德川家齊,1773-1841 在之后的50年中,他妥妥地開著幕府列車徐徐前行,波瀾不驚,不是他能力強,而是他實在運氣好,趕上了好光景,太平無大事。 15歲當上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青春小伙能干啥大事?第一追求就是女人。 沒有娶正室之前,他就與身邊的侍女搞上了。之妻妾成群,無拘無束,半個世紀的掌權中,有登記在冊的妻妾共計40人。 從17歲到55歲,每年都有媳婦給他生孩子,一年能生4個孩子,有時候一個月就有2個孩子誕生。一共生了28個兒子、27個女兒。 這頻率驚訝了輔佐他的老家臣,說德川家康能力強,也不過17個女人、16個孩子,到了他這一代,怎么這么頻繁…… 國家經濟不景氣,生孩子養(yǎng)孩子也是負擔,老臣開始限制他的臨幸次數,結果他明著不搞,暗著搞,搞出了許多私生子。 好歹這些私生子不占國家財政,多余的兒子們,也都送大名了。 不知是后宮內斗還是近親或瘟疫什么原因,他55個孩子半數都夭折了,真正活到成年的很少,這也是日本宮廷文化的一個特點,歷來如此。 近親的原因多些,他的一個夫人,就是堂兄妹,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曾祖父——八代將軍德川吉宗。 堂兄妹結婚,在古代日本不是事兒。這也是落后愚昧的文化之一吧。中國古代表親可以結婚,但堂兄妹不認同,日本在清朝之前,尚屬中國的朝貢國,遠遠落后于中國文明。 德川家齊精力旺盛,許多后世之人研究他,發(fā)現他有幾個生活習慣不錯—— 1,生活規(guī)律 他以家康為榜樣,每天堅持早起,第一聲雞叫時,就一定起床,然后到廣闊的庭院散步。 散步時,即便是隆冬,也只穿薄衣服。這一點后人證明,薄衣早起鍛煉,于健康十分有益。 2,好打球 中國唐代有種馬球傳到了日本,在平安時期成為貴族的娛樂方式。家齊在這方面是高手。 《德川實紀》載,家齊身手矯捷,即使球在賽場兩端,他也只需打兩下,就能妥妥地把球擊進球門。再老練的賽手都比不過他。 3,飲食科學 家齊年輕時酗酒,簡直是泡在酒缸里過,但到了壯年就開始注意養(yǎng)生,每酒不超3杯。 飲食中,他喜歡吃生姜,據說這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環(huán)。另外常年吃白牛酪、海狗腎、鯨魚肉等補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將軍一人荒淫無度,每日制作糕點就耗費砂糖達千斤。 上行下效,各地大名有樣學樣,全國歡愉之風、萎靡之風盛行。浮世繪就是在這個時代溫床中成為日本人的房中藝術品的。 浮世繪 麥克阿瑟曾說,任何先進的文明,如果不注重國防,最后的結局都是飛灰湮滅。 幕府只在乎自己的政權平穩(wěn),海上一島,蠻想只要駕好自己的小船就可悠悠無事了,殊不知最大的危險就是居安不思危。 264年的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無異于讓道緩行,被先進文明超越,最終只有被迫開國。歷史潮流滾滾,無人能安 寐萬年。 ——飛春讀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