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3 期 作者 / 1劉淼1何文2于靜2金明秀1遼寧中醫藥大學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張芊芊
金明秀教授是從事中醫風濕免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四十余年,對風濕性疾病的中醫診斷和治療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尤其對強直性脊柱炎中醫藥治療更是有其獨到的見解。筆者有幸跟隨金明秀教授出診多年,受益匪淺,現將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確切的藥對作以整理。 1 骨碎補與補骨脂金明秀教授根據四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將骨碎補和補骨脂配成藥對,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緩解期的頸、項、腰、背、四肢關節沉重痿軟無力等癥狀。金明秀教授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緩解期,重在補腎,腎強則主骨生髓,而二藥均擅入腎經,相使相輔。維持強直性脊柱炎的正常骨代謝是治療該病的中藥靶點。補骨脂專補命門之相火,能起到補火生土之功,相火充足,脾氣有精可散,化生主骨養肉有源,李時珍《本草綱目》謂:“補骨脂治腎泄,暖丹田,通命門,斂精神”。汪昂《本草備要》謂:“補骨脂辛苦大溫,入心包命門,補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壯亢陽,縮小便”。骨碎補專療有形之骨痛,能達到滋水涵木之效,李中梓《本草通玄》謂:“骨碎補苦溫,腎經藥也。主骨中毒氣,風血痛。破血止血,補折傷。……筋骨傷碎者能療之,故名骨碎補”。(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金明秀教授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緩解期時常常將此藥對作為主藥,以溫補腎陽,強筋健骨,用量一般在20 g,同時也可配伍杜仲、續斷、千年健等以增強補腎強骨之力。補腎強骨藥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癥狀。針對強直性脊柱炎急性期也可佐以骨碎補和補骨脂,以活血止痛,補腎強骨,用量一般在10~15 g,恐其助生濕熱,可配伍土茯苓、薏苡仁、萆薢等清熱除濕通痹利骨之品。金明秀教授還認為補骨脂雖專補命門之相火,然其性辛燥,易耗腎水,而骨碎補借助其辛燥通散行氣之力入腎以補有形之筋骨,既避免了耗傷腎水之弊,又達到補腎強骨的目的。 2 青風藤與莪術金明秀教授認為青風藤與莪術配成藥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具有通絡散結、化瘀止痛之功效,青風藤用量一般在30 g,現代研究青風藤主要含有青風藤堿、青藤堿、異青藤堿等30多種生物堿類化學成分,有抗炎鎮痛、鎮靜等藥理作用,對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故用量較大。張璐《本經逢原》謂:“青風藤入肝經氣分,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莪術用量在20 g,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莪術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微動脈血流恢復、促進局部微循環恢復等藥理作用。莪術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食停、寒凝所致的諸般痛癥,具有破血不留瘀,活血不傷正的特點。李時珍《本草綱目》謂:“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陳士鐸《本草新編》謂:“莪術專入氣分之中以破血,雖破血然不傷氣也”。金明秀教授認為二藥合用通絡止痛不留邪,破血逐瘀不傷正,對于不管是風寒、濕熱痹阻經脈,還是氣滯血瘀痰凝互結所致強直性脊柱炎,無論寒熱,無論急性期還是緩解期均有一定療效。 3 生薏苡仁與土茯苓4 威靈仙與雞血藤5 狗脊與葛根6 姜黃與伸筋草7 紅花與赤芍提示:轉載請注明來源 “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