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楊柳萬千條》,蘇天賜(1922~2006)作于1960年 1、春風吹拂,柳絲飄揚,染綠了水田,幾位農家女社員,扛著釘耙扁擔,風兒舞動了她們的衣裳與發絲,滿是青春的韻律。 《茅山雄姿》,傅抱石(1904~1965)作于1965年 2、位于江蘇西南的茅山,抗日時期是新四軍的根據地,1960年,這里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5年后,傅抱石應邀來此寫生,于當年6月完成了這幅名作,可惜三個月后因腦溢血不幸離世。 《繁忙工廠》,陳大羽(1912~2001)作于1963年 3、工廠的高爐煙塵四起,運煤鐵軌上,載滿了煤和礦石,周遭一片繁忙,廠房上“工業學大慶”很是醒目。 《干部在田頭》,金志遠 (1930~1984)作于 1963年 4、那個時代,干部要沖在第一線,田間地頭,與社員一起勞作,了解農業生產上的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問題。 《幽谷新村》,趙望云(1906~1977)作于1960年 5、山谷內,溪水旁,村里的人家屋宇,隱在竹林之間,一位農家女子挑著筐,正向村外走來。 《雨后太湖》,伍必端(1926~)作于1963年 6、天空烏云散去,一場大雨之后,陽光穿透云層,太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片片白帆,徜徉湖中。 《子弟兵情勝骨肉》,朱梅邨(1911~1993)作于1964年 7、在一個暴雨如注的夜晚,一位解放軍的女醫生正在溪流中前行,應是趕著去救助生病的群眾。 《靈隱寺聽泉亭》,陳征(1925~)作于1964年 8、杭州的靈隱寺旁,秋天的黃葉,樹枝與地上,到處金黃,聽泉亭邊,賞景的人們悠然而游。 《街道之晨》,蕭淑芳(1911~2005)作于1960年 9、一處人民公社的幼兒園,家長正把孩子送到園中,幼兒園內的孩子們玩的bu'y'l'h 《平山西流水村》,戴澤(1922~)作于1963年 10、在平山的一處鄉村,大樹旁,是屋后的菜園,蔬菜在陽光下,碧綠透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