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應當從高考難度、社會評價和就業情況三個方面來考量。個人認為1980年的中專生相當于現在的211高校畢業生水平。 一、從高考難度來看。 1、1980年的高考基本情況。 1980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333萬人,錄取人數28萬,錄取率為8%。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已經有很多地方實行高考預選制度,不少學校提前一、二個月將考生通過預考至少篩選掉40%或一半。所以算上被預選掉的考生,當年高考錄取率實際上可能不到5%。 鑒于中專是當年錄取序列最低層次,可把當年高考錄取率假想成中專錄取率。 2、2019年高考基本情況。 從網絡資料來看,2019年985院校錄取率最高為天津5.8%,最低為河南1.1%,全國平均錄取率為2.1%;211院校錄取率最高為北京14%,最低為廣東2.7%,全國平均錄取率為6.6%,這個數據接近當年高考中專錄取率。 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從全國范圍來看,1980年中專生高考難度大體相當于現在高考211高校錄取難度。 二、從社會評價來看。 1980年如果能考上中專,對于一般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而言,至少有三大福氣: 1、由吃農村糧或城鎮糧一下子轉為吃國家糧,從此成為國家人。 這份榮耀是一般家庭祖祖輩輩修來的福分。 2、父母在社會上的地位驟然提升。 很多農村父母可能因為貧困地位低一輩子在眾人抬不起頭來,可子女考上學讓他們一下子挺直了脊梁。 3、考上中專會在當地傳為美談。 當年我一個堂哥考上師范,周圍十多里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家里還專門放了一場露天電影,請鄉親們喝了一天的酒。那些日子來上門為他提親的人都踢斷了門檻。 而如今,除了考上清華北大等著名高校能引起轟動外,考上一般學校后,周圍社會反應基本上是見慣不驚,風平浪靜。 原因很簡單,那時考上中專等于把一輩子的衣食問題給解決了,是光耀門楣的大事兒,現在考上一所大學僅僅只是一個開端,只是占據了一個較好的人生起點而已。 三、從就業情況來看。 1980年考入中專畢業生都是國家包分配,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那時候各單位有學歷文憑的人非常少,他們大多能在單位里得到重用,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很多成為單位的實力派人物或做過單位領導。 他們一般都在工作中通過自考或進修等方式提升了學歷。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中不少人轉為從政,特別是師范或農校等中專畢業生,很多人成為政府公務員。 我讀初中時的幾位老師都是師范生,他們后來都借調到縣局或政府部門,慢慢地都轉成公務員,后來有一位當了局長,還有一位還曾做過縣長。 算起來他們今年應該臨近花甲之年,不少人已經退休,這一年的中專生開始逐漸淡出社會舞臺。 至于當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985、211高校情況尚可,一般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是不爭的事實。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逐年上升,說明了年輕人渴望進入體制內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想想當年中專生一畢業就直接進入體制內吃國家糧的情形,還是挺讓人羨慕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1980年的中專生即將曲終人散,而新的一代正崛起在地平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