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歌 鞏義多山區,隨著“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亂砍濫伐、私采亂挖的現象得到徹底遏制,到了深秋,長壽山、嵩頂等地方的紅葉蔚為壯觀,頗具規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認為老家新中鎮楝樹口、亞溝一帶的紅葉還是頗具韻味的,如果說鞏義其他地方的紅葉像是大家閨秀,那么老家的紅葉則是小家碧玉,頗有讓人稱道的地方。 老家的紅葉也不是火炬樹、元寶楓之類的名貴品種,而是最不起眼的黃櫨。黃櫨屬于灌木類植物,注定長不成參天大樹。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黃櫨,在過去甚至更遙遠的年代,與當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黃櫨的枝條因為柔軟可以編筐;黃櫨的葉子落了之后可以積肥;到了冬天,人們把黃櫨發達的根部刨出來,用來燒火、取暖,滿村飄蕩著黃櫨那種特有的中藥一般的味道。記得小時候夏天到山上放牛的時候,為了躲避炎熱,我們就躲在黃櫨叢中,或者折一些黃櫨的枝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 據史料介紹,香山上的紅葉也有黃櫨,它們像是溫室的花朵被管理人員精心打理著,澆水、施肥、打藥、修剪、定型、煙熏等,它們的葉子多姿多彩也就不足為怪了。老家的山土壤少、石頭多,裸露的多是石頭,而黃櫨就是從石頭縫的稀有土壤中生根發芽,迎風霜戰酷暑,一歲一枯榮。它們不計較惡劣的生存環境,卻頑強地生長,像極了老家的鄉親們。老家“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土地少,干旱缺水,但就是這樣的自然環境條件,父老鄉親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選擇逃離,他們對生活一樣充滿信心,不同的面孔始終洋溢著同樣的陽光。 老家的紅葉包容、不霸道,不因自己的絢麗而容不下其他植物。遠遠望去,除了喜慶、熱烈的黃櫨紅葉,還間雜有柏樹的綠,楊樹的黃,荊條的枯,茅草的白,組成了山上獨特的自然景觀,成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老家的紅葉默默無聞,低調,不張揚,跟老家的人一樣。楝樹口村的陳占庭擔任村支書以來,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誠心誠意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修路,引水,在荒涼的山頭上修建了“西山游園”。還有溫堂村的企業家李景周、雷太紅,茶店村黨支部書記曹豐軍等等,數不勝數,不勝枚舉。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經歷,但同樣有著跟老家的黃櫨一樣的精神,那就是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樣有著致富不忘鄉親的奉獻精神,有著替民憂、解民難的為民情懷!他們的事跡鮮見報端,很少被外界所知道,但是在當地提到他們的名字,不論男女老幼,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能耳熟能詳,如數家珍。 我愛老家的紅葉,更愛老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