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則明。——《道德經》 話說, 一對父子進城趕集。 父親騎著驢, 兒子在前面牽驢走路。 一位路人見了,便說: 這個當父親的真自私, 自己騎著驢,讓兒子走路。 聽到這話, 父親趕緊下驢,讓兒子騎驢。 行走了一段, 又有路人說話了: 這當兒子的真不孝, 父親一把年紀了,還讓他牽驢。 兒子一聽,很是慚愧, 趕緊讓父親也上來, 父子二人一同騎驢。 剛走不遠, 一個老婆子見狀便說: 這爺倆真夠狠心, 這么瘦的驢,怎么載得動兩個人? 父子二人一聽, 干脆誰也不騎了,牽著驢走。 哪知又遇到一個老頭嘲笑: 這爺倆夠蠢的,有驢不騎,甘愿走路。 父子二人陷入苦惱, 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任何東西, 如果你想肯定, 都能從中找回可肯定的正面; 如果你想否定, 都能從中找出可否定的負面。 問題是你想要什么? 道理因實踐而形成, 萬物因命名而確定。 萬物自有其存在的形態, 也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在大道看來,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是非得失, 只是立場不同,角度不同罷了。 面對是非無窮, 不要站上是非那個圓環, 而是置身于圓環的虛空里,方能應付一切。 不被外界牽著跑, 那你必須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悟真篇 修行在精神, 思想到獨立。 悟道有深淺, 工作無尊卑。 外求不自覺, 多學失自己。 內求先知止, 回頭靠定力。 反聽與反視, 料是少人知。 每日自觀鏡, 正點找自己! 陳真人2014/8/8號上午,寫于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