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平盧節度使曾元裕歷官左散騎常侍。黃巢之亂時,任招討副使,鎮守洛陽。黃巢掠蘄黃,被曾元裕擊敗,斬首四千余人,黃巢遁逃濮州。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陽)以東大破王仙芝的部隊,擊殺萬余人。招討使宋威老病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為招討使(“諸道行營招討使”),潁州刺史張自勉為招討副使。宋威還駐青州(今山東益都)。至此,王仙芝一路敗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擊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斬。以功任平盧節度使,鎮守青州。 曾元裕 九、東川節度使顏慶復唐人。懿宗咸通間,為左神武將軍。十年,南詔進陷黎、雅,受詔統兵往援成都。右武衛上將軍宋威先至,破敵居多。慶復疾之,奪威軍。十一年,拜東川節度使。南詔兵退去后,教蜀人守備之策。南詔知有備,不復犯成都。 顏慶復 八、歸義節度使張淮深張淮深(831年-890年),唐朝末年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哥哥張議潭的兒子。張議潮的女婿索勛發動政變,殺張淮深夫妻和六子,自立歸義軍節度使。 張淮深 七、武威郡王李載義李載義(?—837年6月4日),初名李再義,字方谷。唐朝藩鎮、將領,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存疑)。 李載義少年時以勇力見稱,被盧龍節度使劉濟招入親軍,累升衙前都知兵馬使。寶歷二年(826年),李載義發動兵變,殺盧龍節度使朱延嗣,自稱留后。旋即獲朝廷承認,授為盧龍節度使,封武威郡王。他對朝廷頗為恭順,又參與平定滄景之亂,因功加銜同平章事。大和四年(830年),相繼擊敗奚族及契丹的入侵。次年,被部將楊志誠驅逐,輾轉入朝,受到唐文宗的禮遇。此后歷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等職,并加兼侍中。 開成二年(837年),李載義逝世,年五十。獲贈太尉。 李載義 六、武寧節度使王式唐末名將。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祖恕,官揚州,遂居揚州。唐朝宰相王播之子。初以門蔭為太子正字,累遷殿中侍御史。因通過鄭注求見宦官王守澄,被彈劾,出為江陵少尹。宣宗時遷晉州刺史,救災頗多全活。大中十二年(858),任安南都護,罷歲賦外的搜括修治壕柵,鎮壓暴動。咸通元年(860),在浙東起義的裘甫,擊敗觀察使鄭祶德派往鎮壓的三百唐軍,又全殲沈君縱等率軍五百的追擊,使義軍發展至三萬人,乘勝攻占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寧海等大片地區。時王式為浙東觀察使,率軍前往鎮壓。義軍分路抵抗失利,裘甫等被俘犧牲。他升任檢校右散騎常侍。咸通三年(862),徐州銀刀軍兵變,他以武寧節度使率軍鎮壓,設計盡殺亂兵。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王式 五、河陽節度使石雄石雄,徐州人,由於遠世貧寒,所以不知道他祖先的處所由來。石雄年輕時任牙校,勇敢善戰,氣蓋三軍。王智興討伐李同捷,收復棣州,使石雄充當先鋒率先渡河,行軍時將士都爭相為先。 武宗會昌初,詔授天德防御副使,佐劉沔屯云州,擊回鶻有功。李彥佐討劉稹,以雄為晉絳行營諸軍副使,破敵五壁。進檢校兵部尚書。宣宗大中二年,求一鎮以終老,執政因雄系李德裕所薦,不許,尋卒。 石雄 四、東陽節度使劉沔劉沔,字子汪,徐州彭城人,左驍衛大將軍、東陽郡王劉廷珍之子 。少孤,振武節度使范希朝署牙將。希朝卒,入為神策將。文宗大和末累遷大將軍,擢涇原節度使,徙振武。開成中以擊突厥功,進檢校戶部尚書。武宗時遷檢校尚書左仆射,以擊回鶻、還太和公主功,加檢校司空。拜太子太傅,致仕。 劉沔 三、蘭陵郡王張仲武張仲武(?-849年),范陽(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清河。唐朝中晚期藩鎮、將領。 張仲武的家族自祖輩起世代于幽州軍中任職。張仲武自幼博覽群書,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筆從戎,官至薊北雄武軍使。會昌元年(841年),張仲武率軍討平盧龍軍變,獲朝廷承認,擔任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等職,封蘭陵郡王。張仲武在任內大破回鶻、契丹與奚族,又任檢校兵部尚書、東面回鶻招撫使,降服回鶻,累官至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年),張仲武去世,獲贈太尉,謚號“莊”。 張仲武 二、渤海郡王高駢高駢(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晚唐詩人、名將,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 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歷右神策軍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護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駢率軍破峰州蠻。次年,進兵收復交趾,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多次重創黃巢起義軍,并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封渤海郡王。因大將張璘陣亡不敢出戰,嚴備自保,致使黃巢順利渡江、兩京失守。后兵權被削。 黃巢平定后,高駢后悔當初未立功業,日漸消沉。晚年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他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人,乃使上下離心。光啟三年(887年)為部將畢師鐸所囚殺。 高駢能詩,計有功稱“雅有奇藻”。他身為武人,而好文學,被稱為“落雕侍御” 。 高駢 一、南陽郡公張議潮張議潮(799一872年),字號不詳,沙州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工部尚書張謙逸之子。 世為沙州豪右,出生州將。少有大志,論兵講劍,蘊習武經,得孫武、白起之精。散盡家財,率領沙州各族人民起義,驅逐了盤踞河西地區的吐蕃,以歸義軍之名克復瓜、沙、涼等州鈞,開拓疆土四千余里。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入朝為官,敕封河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金吾衛大將軍。十三年(公元872年),卒于長安,贈太保。 張議潮 |
|
來自: 青青子衿pdehxo > 《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