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人都知道“反省己身”的意義,所以兩千年前曾子就說,“吾日三省吾身”,許多人都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寫在筆記本的扉頁上。 然而,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并不知道“反省己身”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多大的益處,也就沒有這個反省意識和動力;二是時常忘記要做這個事情,畢竟哪一天沒有反省自己,你也不會感到少了什么;三是想要反省時發現根本想不起來我們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更不要說我們這一周、這一月、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 最讓人苦惱的其實是第三個原因,如果你本來也沒有反省己身的想法,又或者本來就忘記了這個事情,并不會因此陷入焦躁(盡管這往往也意味著你的心智尚未覺醒),惱火的是想做這個事情卻發現做不了,與此同時又感到極度空虛,想這過的叫什么稀里糊涂的日子,僅僅回顧一天的事情都感到困難,甚至忘的一干二凈了。 很多人,日子都是在稀里糊涂當中渡過去的,越早覺醒的人,越明白這種虛度生命的行為有多讓人后怕,也為自己及早醒悟過來感到慶幸。 毛澤東說,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輕于鴻毛。不用說死,我們到老的時候,生命是有重量的,你的生命越豐富多彩,重量越大,你的生命越空虛單薄,重量越小,誰又愿意當后者呢? 如果“反省己身”能讓我們遇到更好的自己,那么記錄自己的時間,會極大地幫助我們“反省己身”。 在了解“時間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識的時候,我發現大多優秀的人,都有記錄自己時間的習慣。而“時間管理”的第一要義,通常就是“記錄時間”,因為只有你了解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哪里,才有改進的可能。 所謂成功人士,無非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花在了該花的地方,收獲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有的人時常抱怨大家生來所擁有的資源是不平等的,卻又在這唯一公平的“時間資源”上,大肆揮霍,毫不珍惜。 記錄時間的好處并不僅僅在于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時間開銷情況,以便合理調整,更大的好處是,提高我們對時間的敏感性——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幾乎所有的浪費時間的行為,都是因為對時間太不敏感,即便“浪費時間就是謀殺生命”這句話常掛嘴邊,也完全無感。 想想吧,為什么有的人總遲到,上班也好,約會也好;為什么有的人總拖延,工作也好,生活也好;為什么有的人總熬夜……所有這些,大多是因為時間在你沒有感知的情況下就無聲消逝了。 比如你計劃好了下午要背100個單詞,大概2個小時,中午睡了一覺,醒來的時候已經14:00,洗把臉清醒一下吧,拿起手機看看有沒有在自己睡覺的時候發微信過來,一個朋友問你在干嘛,你說剛睡醒才看到你的消息不好意思,她說沒事我就是突然想起你了跟你聊會兒你最近怎么樣啊,你說我還好日子就那樣唄…… 聊完了準備背單詞,看到微博彈出一條通知說大學生被強行送精神病院自救后起訴學校。還有這事兒?點進去了解一下,是什么鬼學校居然這么坑…… 刷完微博,靠,浪費太多時間了,趕緊記單詞吧,背了幾十個,有點口渴,想喝口水,不,喝咖啡吧,提神,畢竟看了一個多小時微博也挺累了,好像沒有咖啡了,去樓下買點吧…… 難得出來逛一次超市,看看有沒有其他生活需要的,省得來回跑,吃的喝的用的,都買點,正想著呢,媽打電話過來“蛋蛋,去買點油鹽醬醋蔥姜蒜回來,做晚飯要用……” 東西買回來,媽正廚房里忙活呢,來來來,幫媽媽摘菜…… 哎呀,單詞還沒背呢…… 所謂“沒有時間觀念”,不僅僅是你和人家約定好了幾點你沒有到,更多的是你對時間的流逝毫無感知。 養成記錄時間的習慣,就能有效避免這種問題,也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品質。 在記錄時間這個事情上我曾做過許多嘗試,很多好的習慣都是需要堅持很長的時間才會逐漸顯現它的巨大好處,記錄也是如此,但是難的就是堅持。 比如我在電腦上制作一個表格,以周為單位,一個表格里面7天,每天分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幾個時間段,然后分別記錄自己在這些時間段里都做了什么,主要利用早中晚幾個休息時間來記錄。 這么做的好處是清晰、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提前規劃你的時間,這一周你都干了什么,下周要干些什么,都可以很好地體現。知識網紅“秋葉大叔”基本上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我沒能堅持下來的原因是這種方法不夠便捷,必須依賴筆記本電腦,要是出門的話就更不方便了。 后來我又嘗試了隨身攜帶小本本和筆的方式,紙和筆是記錄東西最傳統也最方便的方式,可以隨手寫寫畫畫,很多人喜歡寫手賬什么的,但是我用了也沒有幾次,因為現在大家都隨身裝著手機,再多加一個小本本,對于一個男生來說也不方便,不像女孩子隨身帶著包包。 再后來我就用手機記錄了,越簡潔越好,越方便越好,因為記錄成本越高,越難以堅持,大多數事情不在于你做的有多完美,而在于你能堅持多久。 比如我昨天(周六自由支配時間)的記錄: 正因為有這樣記錄的習慣,所以我才可以在一天的時間里完成比較多的事情,比如練字、讀書、寫公眾號、教學、運動、學習英語等等,而且我看到昨天的清單,我能看到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比如午睡用了2小時,看知乎用了2小時,娛樂、家人等方面沒有花時間或者時間很少,睡覺比平時晚,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 可是如果你沒有記錄的話,你是沒有辦法想起來你這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的,并且你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沒有時間觀念,可能從早上起來刷刷抖音,肚子咕嚕一下才發現中午飯都忘了吃了。 上面我用的這個軟件叫做“素記”,本身是一個寫日記的軟件,被我用來記錄時間,就因為它簡單方便,界面清爽,我很喜歡。實際上還有一些記錄時間的專業軟件,也有很多人在用,可以方便地給時間分類和統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只要有這個意識,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除了素記,還有個很好用的軟件推薦給大家:滴答清單。 在這個清單里,你可以添加要做的事情,并設置重復為“每天”,這樣某件事情每天都會出現在你的清單里,不用反復設置,完成了的就打鉤。一些臨時想起來需要列入計劃的,也可以設置在里面。比如后天是某個親人的生日,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可以把這個事情列入清單,然后設定日期,到了這一天你打開一看,就知道今天有哪些事情需要你做了。 比如這是我今天的清單: 上方的是我還沒有完成的,下方的是已經完成的,顏色代表優先級,這個清單還有一些其他很好的功能,比如番茄時鐘等等,大家可以自己去摸索,就不細講了。 很多人渴望成長,也知道自己有哪些哪些毛病,并深感痛恨,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改進,一團亂麻,究竟從哪里做起,毫無頭緒。 那么我的建議是,先從記錄自己一天的時間做起,然后開始思考,我哪些時間是毫無意義地被浪費掉了,在這些時間里,我應該做些什么才是更有意義的。 哪怕你暫時沒有方向,你如果能把刷手機的時間用來讀一本書,用來學一門技能,用來練字,都是有價值的,當你的能力越強,知識面越廣,你看這個世界會更清晰,方向自然而然會出現的,重要的是堅持這么去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成功人士的路盡管波瀾壯闊,但是不見得適合自己,怎么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那就從了解自己開始吧,而了解自己,就從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開始吧。 最近看的書是李笑來先生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很多想法也來自這本書,寫的很實在很有誠意,里面的許多方法論也極其實用,也推薦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