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全身血管動起來
運動療法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礎療法之一。然而在我國,很多高血壓患者能做到控制飲食,卻忽略運動。有些人甚至覺得,我每天都在動,沒必要另外專門做運動,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堅持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高血壓,對已經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其降壓效果也十分顯著。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的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平時鍛煉少、體質差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最高,而平時加強鍛煉可將未來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34%。另外有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平均下降4~9毫米汞柱。因此,建議大家為了健康,都動起來吧!
運動為啥能降壓
高血壓患者在患病期間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加體內降壓物質(如牛磺酸、多巴胺、前列腺素E2
等)的分泌,這些物質都是利尿物質,可以促進鈉的排泄,從而降低血壓。同時,運動會引起出汗,這樣血液中的水分減少,心臟每搏輸出量也會減少,血壓對血管壁的壓力也會減小,從而減輕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長期堅持適量運動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體內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促進血壓升高的升壓物質的分泌,有利于血壓的控制。高血壓患者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進而影響心血管系統的調節,運動可調節高血壓患者的精神,緩解緊張情緒,消除焦慮和激動,在運動時,大腦皮層、中樞神經以及心血管運動神經的功能都能得到改善,增強大腦皮層對皮質下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功能,使全身的小動脈血管舒張,使血壓下降。
運動還能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體內的血液循環,使血液循環更加順暢,減少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運動還可以促進糖代謝,從而有效抑制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對于肥胖的高血壓患者來說,運動可以更好地燃燒體內的脂肪,有利于減肥。
總之,運動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講,不僅有降壓效果,而且還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延緩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預防其他很多慢性病癥的發生。
如此運動能降壓
要想通過運動有效降血壓,以下幾個要點要掌握。
◎方式
高血壓患者宜進行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指需要耗氧的運動,多為大肌肉群的運動,強度小,節奏慢,運動后心跳不過快、呼吸平緩的一般運動,如太極拳、廣播體操、快走、慢跑、健身操等。有研究表明,堅持3個月以上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使收縮壓降低8~10毫米汞柱,舒張壓降低7~8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不適宜爆發力強、節奏快、強度大的無氧運動,如拳擊、舉重、百米快跑等。
◎時間
高血壓患者運動時間以餐后1小時為最佳。此時不會出現低血糖的現象,并且也不會像剛吃完飯那么飽,有些食物已經在胃中消化,胃的負擔沒剛吃飽時那么重,這時運動不會導致胃部不適以及腹痛等現象。假如剛吃完飯就運動,則胃部的血液供應相應充足,腦部的血液相對缺乏,容易引起眩暈等問題,并且剛吃完飯運動易引起胃下垂。
◎耗時
高血壓患者應該根據各自的病情、年齡、體重來制定運動量及運動時間。運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肥胖者一般運動40~60分鐘;消瘦者運動20~30分鐘;體重正常者運動30~40分鐘;老年人(60歲以上)運動20~30分鐘。
◎頻率
高血壓患者進行運動以每周3~5次為宜。一般來說,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而言,每周運動3~5次即可,并且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對肥胖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假如沒有嚴重的心腦疾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每天堅持運動1次。
◎強度
高血壓患者運動強度一定要以適中,強度過高會導致血壓驟升,心率過快,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意外;強度過低則起不到運動降血壓的效果。
把握運動強度我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摸心率:
運動中達到的脈率=170—患者年齡。舉個例子,一位55歲的高血壓患者,在不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身體素質良好的情況下,運動中應達到的脈率為170—55=115次/分,如果超過這個標準,則應適當降低運動強度。
交談試驗:
這是衡量運動強度的一種簡單方法。運動時剛好還能自然交談,表示運動強度比較合適;如果運動中有交談困難,表示運動強度太大,應該降低運動強度。
自我感覺衡量
①極大強度運動:最大耗氧量100%。非常吃力,不能堅持到運動結束。
②大強度運動:最大耗氧量80%。相當吃力,但能堅持到運動結束。
③中等強度運動:最大耗氧量40%~60%。有適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脹的感覺。這是最有效的運動量。
④低強度運動:最大耗氧量20%。運動后無汗,脈搏也無明顯變化,人有較輕松的感覺。
小貼士
以下每種運動在所列出的相應時間內鍛煉,平均消耗約80千卡熱量。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所消耗的熱量會逐漸增加。
①最低強度運動(約30分鐘):散步、做家務、開車、購物等。
②低強度運動(約20分鐘):跳交誼舞、平地騎車、打桌球等。
③中等強度運動(約鍛煉10分鐘):平地慢跑、溜冰、做廣播操、劃船、打羽毛球等。
④高強度運動(約鍛煉5分鐘):跳繩、游泳、舉重、打籃球。
運動注意事項
◎不能“掐頭少尾”
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有一個熱身的過程,做5分鐘準備活動,比如輕微活動一下腰、腿、髖關節等,之后再運動。運動要結束的時候,不能馬上就停止,需要降低運動的速度及頻率,緩慢結束運動。一般運動結束之后,還要做伸展活動及放松練習約10分鐘。
◎有些患者不宜
收縮壓>18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患者,原因不明的高血壓患者,有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腎、血管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這些人都不宜做運動。血壓過高的應該在血壓得到理想控制后再進行運動;不明原因的高血壓患者,暫時不能運動,需要進一步查明血壓升高的原因,以免運動引發意外;有嚴重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也不適宜做運動。
個性化運動任你挑
鑒于高血壓是相當復雜的心血管綜合征,可同時出現脂代謝、糖代謝紊亂等多種情況,可造成心、腦、腎等多器官損害,因此高血壓患者制定運動方案不僅要考慮到高血壓的嚴重程度,還必須全面綜合各器官受損害程度、年齡因素等進行具體分析,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并以能耐受為度。只有采取個體化原則,才能達到有益健康的目的。如高血壓合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時,需入院治療并應臥床休息而不宜運動;相反,高血壓合并穩定冠心病時,當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最好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可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對于老年人,更應量力而行,只能逐漸增加運動量,不能操之過急。
輕度高血壓患者
輕度高血壓患者,是指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在≥140/90毫米汞柱,且兩值≤159/99毫米汞柱的患者。此類患者如果年齡不大、無器質性器官損傷、全身情況良好,除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給予降壓藥物治療外(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可適當進行運動,包括游泳、打球、登山、慢跑、打太極拳等。
中度高血壓患者
中度高血壓患者,是指收縮壓在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在100~109毫米汞柱的患者。對于中度高血壓患者,首先應進行降壓治療,將血壓至少控制在≤150/95毫米汞柱,最好能降到<140/90毫米汞柱。在血壓降到較為安全范圍內才可進行適當運動,因為血壓過高時運動,有可能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極易誘發嚴重并發癥,如腦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中度高血壓患者經過治療,血壓已降到安全水平后,可考慮先進行少量運動,如慢速行走、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適應后可逐漸加大運動量,如先逐漸延長散步時間和距離,然后可改為慢跑。還可以適當進行游泳、打乒乓球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但應注意的是,患者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爭強好勝。
重度高血壓患者
重度高血壓患者,其收縮壓≥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110毫米汞柱。此類患者不適宜運動,應該好好休息,應盡快到醫院進行診治,盡早弄清楚高血壓原因,及時進行降壓治療。只有當患者血壓基本平穩控制后(<140/90毫米汞柱),才考慮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開始時可選擇散步、室內運動,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
總之,對于無高危因素的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如果合并冠心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情況,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患者必須明白,高血壓治療降壓是關鍵,并盡可能達標,運動是高血壓綜合治理中的一項措施,對于多數高血壓患者,運動不能完全代替必要的藥物治療。
推薦運動項目
◎步行
步行是高血壓患者最適宜的運動方式。這是因為步行時肌肉的收縮、舒張運動會給血管以良性刺激,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促進冠狀動脈血流的暢通,從而控制血壓。步行還能增強下肢力量,提高關節靈活性,預防摔倒和骨質疏松。此外,步行時需要上下肢協調運動,不同的路面情況又會考驗身體的靈敏度,因此對神經調節功能也有益處。而且步行運動量適中、安全度高,特別適合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每日步行半小時左右即可,患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步行的速度,若在步行的同時配合以下這些小動作,還能輔助治療其他疾病。
⑴擺臂擴胸
以每分鐘60~90步的速度步行,同時兩臂用力前后擺動,然后做擴胸運動,同時做深呼吸,有助于增強上肢肌肉力量,甩掉多余脂肪,提高肩關節活動度,預防肩周炎,還可增強胸廓活動度,提高心肺功能,增大肺活量。
⑵按摩腹部
以每分鐘30~60步的速度步行,同時兩手按摩腹部,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每走一步按摩一圈,每次時間為3~5分鐘。步行配合腹部按摩,能促進胃液分泌,加強胃腸道蠕動,有助于防治胃腸道慢性病(如慢性胃炎、便秘等)。
⑶左顧右盼
在步行時緩慢左右張望,每側稍停幾秒鐘后即復位,先只用眼睛左右看,然后轉動頭部左右看,各做10~15次,有助于緩解肩頸部疼痛、僵硬,改善頸椎病。
⑷彎腰拾物
步行時好像看到路上有失落的東西,去彎腰拾起來。具體做法是先左腳上前,再隨著彎腰,右手手指向左腳尖前著地,再緩慢直起腰來復位。彎腰拾物可使四肢關節、腰椎、骶椎都得到鍛煉,防止關節附近肌肉僵化、酸痛,以更好地保護關節。
◎慢跑
慢跑的運動量比散步大,適用于輕癥高血壓患者。長期堅持慢跑,可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高血壓癥狀減輕。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分鐘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
◎打太極拳
打太極拳對防治高血壓有顯著作用。據調查,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0~89歲的中老年人,其血壓平均值明顯低于同年齡組的不打太極拳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打太極拳有三大好處:第一,太極拳動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進血壓下降;第二,打太極拳時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有助于消除精神緊張因素對人體的刺激,有利血壓下降;第三,太極拳包含著平衡性與協調性的動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壓患者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游泳
游泳作為一項有氧運動,是一種全身性的鍛煉。通過游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改善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靜水中,身體呈水平姿勢前進受水壓較輕,但水波對皮膚的壓迫拍打可起到全身按摩作用。游泳還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可舒緩血管,降低血壓。人在冷水中,身體還會消耗大量儲存的糖原、燃燒脂肪,以產生熱能,維持體溫恒定。游泳時,水中的阻力是空氣中的12倍,在12℃水中停留4分鐘所散發的熱能相當于同樣溫度陸地上1小時散發的熱能。游泳時很少發生肌肉韌帶拉傷,膝、髖部受到的重力震蕩非常小,全身肌肉均參加運動,是有效的降血壓、降血脂、減肥方式。
另類運動降血壓
◎搖扇子
高血壓患者除堅持按時服用降壓藥外,平時用手搖扇也可起到降壓的效果。搖扇的時候,上肢肌肉有規律地運動,作用于大腦皮層和皮下血管運動中樞,可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從而使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的張力降低,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促使血壓下降。搖扇時還能擴張骨骼肌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另外,搖扇能降低人體對外界刺激的應激反應,穩定情緒,消除焦慮狀態,去除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夏季手中拿把扇子搖,既可以降低血壓,也可以消暑降溫。其他三季,可以只做搖扇子的動作,而實際手中不需拿扇子。
◎爬行
醫學研究表明,人在爬行時,全身70%的血液與心臟都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大大減輕了心血管系統的工作量,能使血液循環加快,降低血壓,這對腦部供血不足、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還可以刺激大腦,阻止和延緩腦細胞的退化過程。而且由于負擔減輕,脊椎得到了保護。爬行時四肢同時著地,呼吸功能也由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大大增加了氧氣的攝入量,使機體其他器官的功能也得到加強。
練習爬行的時候,可以在家里地板上或者在外面草坪上練習,也可以在擦地的時候練習。初練的時候,要掌握運動量,一般先爬行2~3分鐘,循序漸進,等手、腳配合熟練了,再增加運動量,爬7~8分鐘就可以了。經過半年的鍛煉,全身各部位完全配合默契后,還可練習倒著爬。需要注意的是,在爬行的時候,速度要放慢,頭部要抬高。
◎龜息法
龜息法屬于仿生氣功。《脈望》載:“牛雖有耳,而息之以鼻;龜雖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龜息者,當以耳言也。”意思是說,龜息導引,要以聽息為之。《芝田錄》亦言:“睡則氣以耳出,名龜息,必大龜壽。”龜息法中含有好多個方法,其中有兩種非常適宜高血壓患者用來日常練習。
方法一:俯息蟄藏
患者俯臥,兩臂上抬屈肘,掌心向下,分別置于兩耳旁。兩腿自然伸直,全身極度放松。待到心無雜念時,口微閉,以舌在上下牙齦處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后,先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緩緩進行深長呼氣,將氣吐盡,全身也隨呼氣而極度放松。此時,寧神靜聽呼吸的聲音,持續10分鐘。此法對高血壓、失眠等病癥有一定效果。
方法二:神龜出水
患者俯臥,兩臂上抬屈肘,掌心向下,分別置于兩耳旁。兩腿自然伸直,全身極度放松,緩緩以鼻吸氣。吸氣時,上身向后舒展,引頸前伸,徐徐抬頭,上半身也逐漸隨之抬起,但必須以腰背發力。待不能支撐時,再用臂力支撐,雙目極力向上遠眺。接著頭微低,肩項松弛,緩緩呼氣的同時,吞津或咽氣一口,再輕輕吸入一口氣。這口氣,似隨津液下沉于丹田,再緩緩做深長呼氣。將氣吐盡的同時,恢復俯臥姿勢,全身松弛。在保持自然狀態下,輕松自然呼吸3~5次。此法對高血壓伴有便秘、腰背疼痛者有良效。
◎轉腳踝
腳踝是下半身血液流通的重要關口,如果腳踝柔軟富有彈性,回流心臟的靜脈血液便能順利流過腳踝;如果腳踝衰老僵硬,血液瘀滯在腳踝附近,長久下去可使心臟負擔加重,不利于控制高血壓。經常活動腳踝,不僅可以緩解高血壓癥狀,還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中醫理論認為,腳踝以下分布的很多穴位都有助于降壓,轉動腳踝的時候,可以刺激這些穴位,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因此,高血壓患者可以每天轉轉腳踝來輔助降血壓。
旋轉腳踝的時候,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將雙腳離地,先逆時針,后順時針,然后一側逆時針一側順時針做旋轉運動,每次5分鐘,每日2次。
◎伸懶腰
伸懶腰是鍛煉心肺功能、降低血壓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伸懶腰可以伸展腰部、活動筋骨、放松脊柱,而且可使人體的胸腔對心、肺進行擠壓,利于心臟的充分運動,泵出更多的血液供給組織器官。伸懶腰時骨骼肌的收縮推動血液通過靜脈,對降低血壓十分有益。另外,伸懶腰時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對高血壓并發的腦血管疾病也有預防作用。
伸懶腰的時候,頭部盡量向后仰,雙肘過肩、兩臂盡量往上舉,脊柱也盡可能地反折后仰,然后根據個人的耐受力保持全身繃緊狀態3~6秒鐘。需要注意的是,伸懶腰的時候,動作要慢,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人,動作更應該慢,越慢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