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凌,教師,《讀者》等簽約作家,《語文報》等專欄作家。小小說傳媒簽約作家,數十篇美文被選作中考閱讀文或各種考試閱讀文,收錄進寒、暑假作業、地方語文精英教材及多種課程輔導資料。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心似花開》《時光深處的柔軟》《草也有自己喜歡的模樣》《有多深愛就有多美好》。】 隨筆 又到了收麥時節…… 拾 遺 ★ 張亞凌 “有一點疤就有了病菌,就不能吃,得扔。”我還沒反應過來,兒子說話間就將有點疤痕的水果一股腦丟進了垃圾桶。 心里“咯噔”了一下,時光回到了我的兒時。 那時,小孩們最歡喜的是遍地跑著撿拾遺漏在地里的莊稼。而我,一直覺得莊稼里最難說話的一定是麥子,想想看: 長相刁鉆,根根都像針,扎得你胳膊疼,以至于再熱的天,割麥子時的大人都得穿著長袖衣衫。時間刁鉆,偏偏就熟在最熱的三伏天,還緊鑼密鼓地催。俗話說“麥熟一晌”,昨晚還泛著綠,一覺睡醒,呼啦啦鋪天蓋地全黃了,行動遲緩點,就“噼里啪啦”炸開了。三伏天又像娃娃臉,說變就變,一變天還是如注的暴雨,熟透了沒來得及收割的麥子,一場雨,就全還給了老天爺,農人心里得多憋屈啊。 總感覺收麥那幾天怪怪的,滿村滿巷子的人急匆匆奔來跑去,抬頭,老天爺在天上捋著胡子找樂子:一會兒將臉一沉,滿地人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以便顆粒歸倉,你慌慌張張他滿頭大汗,逗得老天爺“撲哧——”又笑了。即使老天爺笑了大伙也不敢懈怠,趕前不趕后,用老人們的話說“老天爺變天比脫褲子還快”。 一年里我們小孩子第一個滿地跑著撿拾的就是麥穗。 挎籠提袋子,甚至扛耙耙,每個孩子都懷揣美美撿好好拾的念頭奔向滿是麥茬的地里。麥茬堅硬地不屈不撓地挺立著,那時又太熱,娃們多半穿涼鞋,劃拉得腳邊疼。不打緊,打緊的是要多多撿拾。心性猴急的孩子,滿地跑,想著找成堆成片的麥穗,妄想一彎腰撿一捧,往往跑了冤枉路。心細踏實的,確定一處,地毯式挨個撿挨個拾,也積少成多收獲不少。當然也有幸運的成分,有時你會突然遇到地上的麥穗像淺淺地鋪了一層,很快就拾了不少。拿耙耙的孩子,也是心事重的,為了撿得多拾得快,只要看到麥秸,才不管是否有帶頭的麥穗,就很快用耙耙攏到一起,攬進籠里,回到家才慢慢掐麥穗。 孩子們撿麥穗熱情高漲,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撿拾回來的麥穗歸自己處置,至少我家就是這樣。撿拾的麥穗在院臺子上搓成麥粒,晾曬干,收拾起來,就由我支配了。敲著撥浪鼓的貨郎來村里了,舀上半碗,就可以換回我喜歡的小玩意。當然還可以換大西瓜,全家人享口福。 拾完麥穗下來就等著拾玉米棒子了。 生產隊收完玉米,小孩子們就拎著籠進了地,——地里還挺立著高高密密的玉米桿兒。按理說玉米棒子大,是不容易漏掉的。可我們依然可以從桿兒上找到被忽略的棒子。大多小而嫩,煮著吃,剛好。 不過相對于拾玉米棒子,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玩與吃。 穿梭在玉米桿間,互相打鬧逗趣。折斷玉米桿,揮舞著敲打依舊挺立著的玉米桿,砰砰撞擊著,玉米葉嘩啦啦響著,不亦樂乎。那會兒最瘋的是男孩子,將玉米桿想成一個個敵人,自己則一桿在握,笑傲玉米桿江湖。甚至在玉米桿地里追逐攆打,沖撞了玉米桿,玉米桿也記仇呢,毫不客氣地抽打著他們。 貪嘴的,滿地里跑著找“甜甜桿”吃,——“甜甜桿”就是甜的玉米桿。男孩子,干啥都野性十足。一腳踹過去,就踢倒了玉米桿,折斷,不去皮直接就在茬口處看甜不甜。不甜,隨手一扔,繼續找。 玉米拾完就是紅薯了。 挖完紅薯的地里,我們拎著籠拿著小鋤頭再過一遍。別說,還真能撿到大人沒有挖到的紅薯。有時會撿拾一小堆呢,小得像根一樣的也不放棄,——我們不能吃后院的家伙們也可以吃啊。 似乎只要有莊稼收過,我們小孩子就開始拾遺,多多少少總有收獲。有時也挺納悶,吃不飽的年月里,大人們那么惜糧,咋老有遺漏的? 兒時的我跟如今的孩子似乎一樣,都沒啥吃:一個是真的沒東西填肚子,一個是吃得啥都不稀罕了。 即將上市新書《有多深愛就有多美好》為《草也有自己喜歡的模樣》的姊妹篇,精選美文無一重復。《草也有自己喜歡的模樣》得到讀者朋友的傾情支持,也很幸運地被一些城市及學校推薦為中學生閱讀書。為回饋您的厚愛,《有多深愛就有多美好》的預購形式為 “寄語”+“手寫祝福書簽” ——感恩的心,愿被大人悅納,愿得孩子喜歡。 愿孩子們捧起她,不再畏懼寫作,用閱讀浸潤每一個疲倦的日子。 愿成人朋友打開她,不再厭倦瑣屑,以溫情舒展每一個起皺的日子。 開始預售,定價49.8,陜西省外40,省內35,均包郵。 購買加微信 dx7098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