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我們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面臨許多新問題。 國外一些國家在水土保持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先進經驗,其中不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做法,或有助于擴寬當下水保工作思路,我們來逐一觀摩下。 美國 美國貝克國家森林公園 美國黃石公園 盡管由于自然地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差異,中美兩國的水土保持實踐和發展水平有較大差異,但美國水土保持實踐中有不少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強調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統性、綜合性。 20世紀后期,美國的水土保持走上了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保持生態系統穩定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傳統水土保持技術的設計理念也逐步發展到以保證區域總體生態質量為指導。 政府重視,專項治理投資力度大。 美國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很重視,大部分資金投入都由政府承擔,并且積極、主動地義務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而且在治理中考慮到農民的積極性,治理與開發相結合。由于措施得力、資金充足,農民參與生態保護不僅沒有經濟損失,往往還是更好、更直接的經濟收入方式,工作整體進展比較順利。相比之下,受國家財政狀況的限制,我國水土保持資金投入太少,還遠遠滿足不了生態建設的需要。我國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區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政府還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水土保持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投入力度。 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 在對重點治理區進行治理的同時,美國積極開展了生態自我修復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在華盛頓州Toutle鎮西的圣海倫火山地區,由于1980年該火山噴發摧毀了附近大片的原始森林,火山臨近區域被夷為荒地。政府部門在該地區開展生態自我修復實驗,嚴格限制游客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盡量依靠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恢復植被。 重視技術研發和推廣。 在治理工作中,美國政府技術推廣部門十分重視技術研發和推廣,鼓勵土地所有者積極應用新技術,在耕作技術方面予以完全公開和免費的支持,農牧業經營者可以方便地從政府技術推廣部門(如自然資源保護局下屬的植物培育機構,在全國有27個中心,主要負責新品種培育和推廣)獲得技術信息,政府技術推廣部門還以低于市場的價格鼓勵土地所有者應用新種苗等農資資源。 此外,為加大流域上游地區農民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積極性,美國在水土保持補償機制方面還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即由流域下游水土保持受益區的政府和居民向上游地區作出環境貢獻的居民進行貨幣補償。目前國內也在進行流域補償機制的理論探索,還需要進一步實踐。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藍山公園 澳大利亞烏魯魯公園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為平坦的大陸,平均海拔低于300m(世界的平均海拔為700m),東南部的澳大利亞山脈是澳大利亞的最高地帶,最高點科西阿斯科山為2228m。同時,除南極外,澳大利亞又是降雨量最少、最為干旱的大陸,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60mm,而雨量分布在地理上、季節上和年份上都有很大差異。澳大利亞開發時間較短,只有200年的歷史。自歐洲人定居以來,由于移民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工農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畜牧業的發展,使原始森林不斷被砍伐,植被覆蓋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據調查,在過去的短短100多年時間,森林資源已毀掉了近一半,有40~50%的土地沙化,鹽漬地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澳大利亞從事水土保持的人員已達5萬多人,并在全國開展了規模較大的綜合治理,采取了封禁、植樹、種草三大措施,明確規定嚴禁在南緯18°以上從事任何生產活動,18°以下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未經批準,不得進行生產和放牧。 健全法制,依法防治。 澳大利亞各州早在40年代就頒布了水土保持法,對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起到了重大作用。80年代以來,隨著澳大利亞經濟的發展,各項生產建設活動頻繁,破壞水土資源、人為造成水土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為加大保護工作力度,近年來,全澳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土地保育運動,并施以法律手段,使水土資源監督執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如南澳州擁有水土保持執法權的4個農場主,他們發現一個牧戶養了一群鹿子,鹿子的尖蹄對表土危害嚴重,造成土壤侵蝕,他們三次通知該牧戶采取防治措施,當警告無效時,這四個農場主聯合向法院起訴,法院依法裁決,收回了該牧戶的土地。 加強組織建設,健全機構。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土地保育委員會是高層次的協調機構,負責全澳土地保育和水土保持協調工作。聯邦政府將水土保持歸屬于生態、水、土資源保護的范疇,作為流域環境保護、水利、林業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比中國“水土保持法”的范圍要大得多,綜合性也強得多。其機構主要由環保部、初級工業部和能源部牽頭協調。水土保持的權力機構是各州、區土地保育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項目選定審批、資金安排、監督執法等。 科技先行,協作攻關。 聯邦政府對水保科技的發展十分重視,不但每年撥出???,還在澳大利亞科工組織和各州區都設立專門的水土資源保護研究所,并在各大專院校組織大量的土壤科學家、環??茖W家和林業、水利科學家協作攻關,對全澳主要河流的土壤水質進行普查、制圖和化驗,詳細研究各地土壤和水的理化性質、侵蝕發展成因、趨勢,注重水質污染成因和土壤鹽漬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作出各流域土壤侵蝕性質圖,用來標明劣質水的來源地區,編制土壤侵蝕圖,為持續利用土地和水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保障此項工作的健康發展,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撥給科工組織的科研經費達7億澳元(約合50億人民幣),現列入國家級協作攻關課題有:河流健康的必備條件;土地的保護與利用;森林的保護與利用等綜合性科研項目。科學家還幫助農民建立土壤退化指標。經過多年努力,將水資源和土壤資源的健康指標編制成冊,有130多項指標供農牧場主操作應用??茖W用地,使之保持較高的生產能力。通過多年協作攻關,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一些流域正在健康發展。 重視提高水土流失預防、監測的科技水平。 對于主要水土流失區,不僅動用雷達遙感系統、計算機、數據庫、數學模型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檢測分析土壤侵蝕程度、范圍、形態、發展趨勢,及時通報采取預防措施,而且建立了一整套從州、區,直至流域管理機構和各農(牧)場的實際觀測信息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各處的土壤侵蝕情況能較為全面、準確、及時地反映到科研部門甚至決策層??蒲胁块T把收到的信息分門別類分析匯總并用現代科技處理使之具有普遍應用價值后匯報到決策層,決策層制定措施和管理辦法再由流域機構和生產單位嚴格實施。 重視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水土保持意識。 為使民眾充分認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和治理的緊迫性,各州都相應地立法,并用各種媒介對公眾進行宣傳,特別是對農民進行宣傳,建立教育基地,加強全民教育,從青少年和入學兒童抓起,強化對水土資源的保護意識。聯邦政府還決定每年10月為水土資源保護月,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在全國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 澳大利亞3/4的農耕地和牧場由農(牧)場主私有,統一規劃、實施綜合治理的難度很大。為了確保水土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保護,聯邦政府成立了高層次的土地保育協調委員會,協調各州、各部門的關系,強化流域的統一管理,綜合治理,力求減少和避免各種矛盾及糾紛,取得了較好成效。 澳大利亞的水利水保產業值得學習借鑒。以悉尼水務公司為例:該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20億澳元,年營業額14億澳元,每年向政府上繳利潤1.4億澳元,稅金1億澳元,是一個管理現代化、富有生機的生態型產業實體。悉尼水務公司除供應城市用水外,還直接管理供水的三個小流域。公司在流域的上游采取封山育林、疏林補植、筑坎等措施涵蓄水源,防止土壤侵蝕;在農(牧)業生產區控制使用化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方法,防止泥沙下泄進入坎區;在取水樞紐岸周3km范圍內禁止人畜進入,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控制對水土資源有破壞作用的野生動物的數量,從生態環境全方位保障了悉尼市具有水量充沛、水質優良的水源,也大大提高了取水樞紐的使用壽命,取得了水利水保產業化的豐碩成果。 加拿大 加拿大班芙國家公園 加拿大維多利亞公園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東北隔巴芬灣與格陵蘭島(丹)相望,西北與阿拉斯加接壤,南界美國,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濱北冰洋。面積997.61萬k㎡人口約3000萬。加拿大擁有豐富的資源,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等儲量豐富。森林面積為4.162億h㎡占世界總森林面積的1/10,林木總蓄積量達2400億m3,森林覆蓋率達45.16%。水利資源也相當豐富,大小湖泊遍布全國,其中淡水資源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5%,領土中有75萬k㎡的土地被淡水覆蓋。 加拿大盡管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并不盲目進行掠奪性開發。加拿大把全國森林面積的8.4%,總面積約3500多萬h㎡森林劃為國家森林公園加以保護,相當于我國森林面積的1/3。另外,休漁、退耕的面積和力度都很大,礦產的開發也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從政府到人民早已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拿大的水土流失并不太嚴重,水質和空氣都很好。 一 是宣傳力度大,全民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意識強。 每年政府都通過每半年出版的《加拿大生態環境狀況》雜志及網絡信息,向全體公民免費發布生態環境狀況的信息。在介紹生態與環境情況的同時,還向公民說明生態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加拿大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宣傳教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與我國相近的一些形式外,較有特色的是在公共娛樂場所如公園中設立生態中心,這些中心不僅從事城市以及各區域的生態環境監測、生態學研究、生態保護試驗,而且還建立起眾多的教育項目,對加拿大的公民特別是中小學生進行生態和保護方面的教育,使他們能夠對保護生態和環境有深入的了解。 二 是法規體系全,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有章可循。 加拿大有一句環境名言:“我們的土地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而不是從祖輩那里繼承來的”。加拿大政府也正是基于這種對環境和對資源的保護心態出發,制定了嚴格而科學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使得各行業有法可依,相互協調發展,在基本建設的過程中嚴格遵守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等有關法規。加拿大的聯邦、省及市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各負不同的職責。 三 是統籌兼顧,重視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綜合性和關聯性。 加拿大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從規劃到實施都比較全面,注重在全面評價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分析水土流失狀況、成因及改善措施,并運用多學科的知識綜合制定規劃;規劃以維護土壤生產能力,提高流域總體環境質量為主。通過對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林草地管理、礦山的復墾、水質監測和改善、野生動物保護等各種資源保護項目的實施,體現了規劃與其經濟目標的一致性和切實可行性。? 四 是注重修復,保證環境恢復和原始生態的多樣性。 加拿大對生態的恢復和保護非常重視。對開發建設通過拆除臨時設施,進行地形地貌還原,恢復原生態穩定性,或者按要求恢復等價功能;包括對植物物種還原、林草比例復原、土壤結構還原;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綠化和美化城市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保持生態的原生狀態;嚴禁人為干擾等。加拿大人口少、破壞少是一大優勢,但在人口集中地區,在工業集中地區,仍然存在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對此,聯邦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做出了嚴密、科學的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嚴格按規劃實施。 五 是注重科學研究,水土保持監測和實用技術先進。 加拿大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重點放在應用研究和實用技術基礎研究上。與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有關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7個方面:生態系統持續性評價、建立超現代化作物遺傳資源保存設施、土壤管理系統開發、土地定級及自動繪圖的計算機系統開發、農業對大氣、地下水及土壤質地下降的影響的評價、全國優良家畜品種資源系統開發、農藥鑒定指南的制定和土壤、水質生物指示劑的研制。
日本
日本大阪城公園 ![]() 日本奈良公園 日本位于北半球亞洲東北部,四面環海,中央山脈縱貫其中,是一個弧狀島國。日本國土面積37.7萬k㎡,人口1.3億。全年平均氣溫15-20℃,適宜農、林、牧各業生產。日本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丘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70%以上。山區地勢陡峻,平原少,國土面積的10%左右地勢較低,大部分山脈海拔為2000-3000m。日本森林植被好,覆蓋率已達66.7%。全國河流受中央山脈隆起影響,河流短,匯流快,多山洪。全國平均年水資源量約4400多億m3,每年農業用水量約為600億m3,占全國總用水量的2/3。 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水土流失災害防治,是日本面臨的不可避免的重大問題,因此,日本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流失災害防治,放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從國家到都道府縣和市町都有機構,按有關水土保持法律實施治理規劃,并將水土保持經費列為國家預算,逐年增加。在治山治水、預防開發建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以及防災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一 是有一套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 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水土流失災害防治,是日本面臨的不可選擇的重大問題,因此,日本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流失災害防治,放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先后頒布了《防砂法》、《滑坡防治法》、《陡坡地崩塌防治法》、《治山治水緊急處置法》、《土地改良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有關法律,這些法律為防治水土流失的發生和發展,保護國土資源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這些法律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將水土保持工作分別賦予農林水產省和建設省負責,嚴格約束人們的不合理行為,已成為指導水土保持工作的準則。 二 是有一套穩定健全的執行體系。 日本沒有統一的水土保持主管機構,根據不同法律規定與不同的工作目標,分別由農林水產省和建設省主管,兩個部門都依法圍繞保護土地這一目標,從根治水土流失成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和減輕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土地生產力。農林水產省的水土保持職責主要是負責坡地治理及其合理開發利用,以建設適應農業機械化、生產規?;退涮谆幕巨r田為重點,整治農村環境,防治水土流失災害等。建設省的水土保持職責主要是負責對城鎮、工礦、公路、鐵路、采石(礦)、海(河)岸防護、娛樂場地建設等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指導,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和減輕由于人為干擾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災害。 三 是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投入機制。 日本直接用于農、林、牧、水利等的水土保持投資,作為增強農業發展的主要基礎設施,被列為公共事業,其投資分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町村和農戶投資四個方面。中央水土保持投資列入中央政府年度預算,地方投資由地方政府預算支出。農民投資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支付工程投資(包括施工機械);一種是個人向政府貸款,并作為債務由個人經營償還。投資方式上也不一致,對公共事業設施工程建設等非生產性措施,如溝道防護工程的攔沙壩、谷坊和灌排設施、重點保護區圍欄等,政府實行無償補助;對于治理中生產性措施,如果園開發、種植牧草等,國家和地方投資80%,其余20%由受益農戶自籌資金或長期貸款開發治理,貸款需經論證確有效益回收。 四 是有一套配置合理的防治體系。 日本以建設田、水、路配套、規?;幕巨r田為重點,帶動農村綜合整治開發工作,這是日本農田水土保持向高標準、規?;l展的重要特征。凡是農林水產省構造改善局批準實施的農田整治工程,都是按溝道或盆地進行,首先將排灌水系和田間作業道路按規劃布設,以水、路為基本骨架將原有農田由小塊整治成大塊,形成整齊的水平梯田和田塊,然后改為水田種植水稻。這不僅改善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產量,整治后每公頃產稻谷約6000kg。日本的梯田依建設材料可分為土坎梯田和石坎梯田,在梯田區,靠近水渠和道路邊的梯田坎,都用混凝土或漿砌石修建,在坎壁上插入塑料管道設置一些排水孔,以防田內水分多產生側壓而垮坎。 五 是有一套嚴格明確的恢復治理思路。 日本各項基本建設都嚴格執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各項開發建設項目從設計階段就將水土保持列入重要內容,建設省負責修建的國道、省道、地方道路嚴格注意水土保持,施工時先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如治理挖方裸露面有松散巖石的危險地段,用混凝土鋪蓋,或者是預制的混凝土網格鋪蓋,并設置排水孔;對穩定的裸巖地段,用草炭和泥土各50%混合播種進口的禾本科草類,形成厚3cm、長寬各30cm大小的草皮,再用粘膠劑將草皮粘在巖石上,并用鋼絲網將草皮蓋住以防止滑下來。對棄土的下坡,先夯實虛土,然后用草炭、泥土混合種草,待道路竣工時,上坡和下坡都是綠草如菌。對于采石場地,事先要按有關水土保持法律,經主管部門批準,發給許可證,方可采掘,采后要整治裸露面。水庫建設也是如此,挖填后的裸露面都要用草皮覆蓋。 六 是有一套細致有效的前期工作程序。 日本十分注重水土保持前期基礎工作,嚴格立項和審批制度。日本水土保持的前期基礎工作和立項審批制度注重各個過程的緊密銜接和整個工作的完整性,規劃是宏觀與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定性與定量結合起來,工作細致、全面、可靠。每個水土保持項目的立項、審批都有法律規定的程序,使工程項目建立在有充分依據的可靠基礎上。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