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的寒風帶走滿樹的金黃,直線下降的氣溫逼得我換上了冬裝,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同一個場景,同一件衣服,仿佛又回到了去年高三。記憶鋪天蓋地的卷來,突然就有很多話想對恩高的學弟學妹們講。 首先,這不是一篇雞湯文,更不是來自學霸的備考寶典,這只是作為一個已經走過了高中、經歷了高考的學姐最想對你們說的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成長道路,我真誠的分享我的故事給你們,只是希望你們能在人生最應該努力拼博的日子里,不要選擇安逸。 手指不斷敲打著鍵盤,高三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日。月考前晚自習忐忑不安的抱佛腳(學霸不存在的感受);經過光榮榜的復雜心情;眼保健操時的外出散心;飯前那節課的想吃什么······很多事情都還歷歷在目,高三帶給我的遠不止一份錄取通知書。 記得從進入高三那天起,我就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好大學,不幸的是,前兩年的懶惰讓我的基礎非常薄弱,常年倒數的成績更是打擊我的信心。 可是心中的信念一直逼迫著自己要往前走。干勁維持的時間并不長,沒過多久又開始散漫,不熟悉的知識點沒弄懂的題目積累成山。直到之后的幾次聯考顯示我的成績已經跌出了一本線,我才真的恐慌起來。 從此,我開始給自己定計劃,定目標。當時已經到了高三下學期,我的成績是數學七八十分,理綜從未過過及格線,只有語文英語稍微好一點。我現在很佩服自己當時對高考無所謂的態度。因為數學很差,我當時是先從數學開始的,為數學而努力奮斗的日子,應該是我高中生涯中最快樂最充實的日子。 數學逆襲之路 我的數學復習方法是把高三總復習的資料重新看一遍,先從熟悉的知識點開始,然后把資料里的每個題都弄懂,一遍不行來兩遍,將做了兩次仍不熟悉的題目單獨抄錄出來,平時不斷復習和總結。慢慢的我的數學成績終于達到了九十幾分。 數學成績提升的關鍵還是靠班主任劉老師——他給我們選的題目、卷子以及他對我們的鼓勵。他每天給我們訓練選擇題加填空題的卷子,稱為“滿分訓練”,每周考兩至三次整套卷子。 這種訓練對于我來說簡直是折磨,因為對知識點或解題模式不熟悉,我的速度非常慢,對于有些題根本無從下手。而且我一直沒弄清楚立體幾何中有關三視圖、求表面積、體積的問題,關于排列組合也一知半解,簡而言之就是做的題基本都是我特別不會的。 在我差點要放棄的時候,還好有劉老師找我談話,幫我商量對策,鼓勵我,相信我。于是我開始認真對待每張訓練試卷,將每個不會做做錯的題都圈出來,將它們弄懂。后期為了節省時間我不再將它們摘抄到錯題本上,而是直接把所有的卷子整理成冊,至少每個月看一遍。經過了這一輪高強度訓練,我的數學成績竟然上升到了110分。 數學的第三輪進攻是突破知識盲區,進行專項整理。我把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全部寫在一個本子上,規定自己每天弄清楚一個點,歸納這個知識點上的常見題型,找到解題思路。 第四輪進攻則是提高做題速度。在堅持了四輪的進攻后,我的數學成績基本穩定到了110分,也有很多次可以考到優分。我想說的是,在高中最后一個學期,數學成績從70分到110分的過程中需要的是你不放棄自己,不斷總結經驗。當然,我能超乎以往的堅持這么久,除了老師的指導外,與父母的鼓勵,同學的幫助也是分不開的。
不只是數學,我的其他科目也都在高三下學期的瘋狂彌補中取得了好成績。我想學弟學妹們都是基礎扎實的人,也已經有了學霸們分享學習經驗。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學習一定要有規劃,一定要用心,一定要用腦,一定要用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在高三下學期,即使看著那糟糕的成績,我也還是打起精神給自己的每一科都制定了計劃目標,詳細到每一天需要做什么。其實,年級組印發奮斗本給我們的用意也是如此。比如我給生物制定的總計劃是把所有知識點再過一遍,把總復習的資料上的錯題再看一遍,把專題再回顧一遍。所以,我會每天看幾頁書、看幾頁筆記,相應的把這些知識點下的題目和專題再回顧一遍。同時,還要注意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提高自己的效率。也就是用心學習用腦學習,頭腦一定要思考,要隨時將你正在學的東西放入大腦中。 在高三下學期的瘋狂努力后,自己也有了一點信心,我懷著平靜的心情走進了高考考場。有幸的是一切都基本發揮正常,雖然英語沒有考好,但理綜已是高三以來最好的成績了。于是,我幸運地踏進了一所211大學——美麗的華中師范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