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孫某,男,70歲。患者自訴患高血壓已有10年,曾兩次住院治療,血壓忽高忽低極其不穩當,長期服用西藥治療無效,經常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伴有心悸失眠,夜間盜汗,腰酸腿軟、四肢發麻。1周前因受涼癥狀加重,入院治療效果不太明顯,前來就診。查體:血壓200/120mmHg,舌紅苔少,脈弦而細。 證屬:腎陰虧虛,腎陰虛不能滋養肝木,出現肝陰不足,虛風內動的病癥。 治擬:滋腎柔肝。 方用:枸杞、生地黃、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海藻、天麻、石決明、青箱子、白薇、丹參、柴胡。開方3劑,水煎,日服1劑。 二診:服用上藥后,睡眠好,飲食可,精神佳,囑其繼續服用10劑后,癥狀消失,病情穩定,血壓降至140/100mmHg。隨訪半年后,未見復發。 該患者屬中醫中肝腎陰虛型高血壓,表現為病程長,老弱體衰,肝腎陰虧,水不涵木。證見頭重腳輕,頭暈頭痛,眼花耳鳴,腰膝酸軟、夜夢遺精,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舌紅苔少等癥狀,脈弦而細,治宜滋腎柔肝。用之得當,效果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