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又到了趨勢預測的時候。作為趨勢一般都有一定的延續性,不過,今年由于疫情的關系,一些原本比較平穩的趨勢得到了加速。總來說,因為疫情導致人與人之間被迫保持物理隔離,通過技術讓大家(企業與客戶,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伙伴)保持虛擬連接的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Gartner對2021年的熱門技術趨勢做出了預測,各位可參考一下。 根據IT研究機構Gartner的說法,COVID-19病毒大流行改變了全球幾乎所有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投資策略,因為經濟和社會經濟面臨的“空前”挑戰已經明確表明,IT是新冠病毒時代企業的生命線。 Gartner預計,2021年的主要技術趨勢會進一步顛覆IT世界,并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和供應商等提供巨大的機會。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urke 在最近舉辦的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 上表示:“2020年遭遇的空前社會經濟挑戰,要求組織對未來的變革和構成具備彈性。” 比方說,一些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時,會遇到新的傳感器,RFID標簽和行為數據技術,這些會對他們的工作方式產生影響。Gartner把這種新的采集和利用數據來推動行為的做法叫做行為互聯網(Internet of Behavior),這是其最新的“Gartner 2021戰略技術主要趨勢”報告的九種趨勢之一。 從自主技術和人工智能,到云計算和新興技術,以下是Gartner預測明年將撼動市場的九大技術趨勢。 行為互聯網:影響員工的工作行為方式Gartner在報告中稱,當COVID-19病毒大流行迫使工廠暫時關閉后,那些回到工作場所的員工發現,自己已經被傳感器或RFID標簽盯上了,這些技術被用來確定他們是否定期洗手。計算機視覺還可以確定員工是否佩戴口罩,并且用喇叭來警告違反規程的工人。采集和分析這種行為數據來影響員工在工作中的行為方式,這杯稱為行為互聯網(IoB )。 當組織不但改進了捕捉到的數據量,而且對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的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也加以改進之后,IoB就會影響組織與人的交互方式。另一個例子是商用車,IoB技術可以用來監控駕駛行為,比方說突然的制動和急轉彎,公司可以利用來改善駕駛員的表現,行駛路線以及安全性。 IOB可以收集、組合并處理多種來源的數據,包括商業客戶數據,公共部門和政府機構、社會媒體以及位置跟蹤處理的市民數據。處理這些數據的技術的不斷創新,會讓這種趨勢在2021年蓬勃發展。但關鍵要注意隱私法律對技術的影響,不同的地方對隱私的要求會很不一樣,這將影響到IoB的采用和規模 。 全面體驗(Total Experience):“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Gartner把“全面體驗”趨勢定義為將客戶體驗、員工體驗和用戶體驗結合到一起來轉變業務成效的努力。其目標是改善從技術到員工再到客戶和用戶的全方位體驗交集的整體體驗。 Gartner說,將所有這些體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不是逐一加以改進,會讓企業實現競爭對手沒有且難以復制的差異化,“創造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其中一個用例是電信領域。我們可以看看一家運營商是如何改變整體客戶體驗來改善安全性和滿意度的。該公司給現有的app部署了一套預約系統,這樣當顧客按照預約到達營業廳75英尺范圍內時,就會收到一條通知,指導他們完成辦理登記流程,客戶還會收到提示,告訴他們還要等多久才可以進去。該公司還調整了服務范圍,把更多的數字信息亭納入進去,讓員工可以用自己的平板電腦來共同瀏覽客戶的設備,而無需接觸到對方的硬件。Gartner說,其結果是給客戶和員工帶來了“更安全、更無縫以及一體化的整體體驗”。 擁有全面體驗可讓組織在2021年利用COVID-19時期的顛覆者,包括遠程辦公、移動、虛擬以及分布式客戶。 超級自動化(Hyperautomation):讓一切自動化,要么就有被拋在后面的風險2021年有一個趨勢將會加速發展,那就是對盡可能多的事情進行自動化。超級自動化是指這樣一種想法,也就是組織當中可以自動化的任何事情都應該自動化。 推動超級自動化這一趨勢的,是那些存在尚未流水化的遺留流程的企業。這種流程會造成巨大的成本以及廣泛的問題。按照Gartner的說法,2020年很多組織都是靠一些打補丁式的技術來獲得支撐的。這種技術的缺點是不精益、未優化,缺乏關聯,不夠明確。與此同時,企業數字化的加速對效能、速度和大眾化都提出了要求。 Gartner說:“不注重效率、效能以及業務敏捷性的組織會被拋在后面。” 隨處運營(Anywhere Operations):從COVID-19中成功涌現Gartner表示,“到2021年,“隨處運營模式對于企業成功擺脫COVID-19的影響將至關重要”。 隨處運營這一趨勢的核心是這樣一種運營模式,即無論客戶、員工和企業合作伙伴處在什么地方,企業都能照樣運營下去。 比方說,銀行光靠移動app就可以處理從轉賬到設立賬戶的所有事務,而不需要進行任何物理的交互。數字化現如今應該始終成為默認的設置。雖然仍有實體的辦公空間,但應該用數字的方式增強銀行業務。另一個例子是實體商店的非接觸式結帳,實現無縫的交付。 根據Gartner的報告,到2021年及以后,隨處運營模式將是“數字優先,遠程優先”。 分布云(Distributed Cloud):“未來的云”Gartner把分布云定義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但是運營、治理和演進仍然是公共云提供商責任的的云服務。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隨著眾多組織已經或正在將部分應用和數據遷移到公共云上,這種趨勢一直在發展。 2021年時,分布云能更好地讓組織的服務在物理上靠得更近,從而解決低延遲問題,降低數據成本,并幫助適應對數據存儲位置有特定范圍要求的法律。但是,組織仍將從公共云經濟當中受益,而且不需要管理自己的私有云,后者的復雜性和成本會給企業帶來麻煩。 Gartner說:“分布云是云計算的未來。” 網絡安全網狀網(Cybersecurity Mesh):更加模塊化、響應更快的安全解決方案 網絡安全網狀網是一種具備伸縮性、靈活性以及可靠性的分布式網絡安全控制架構方案。隨著越來越多的資產不在傳統安全范圍之內,這種安全趨勢正在日益加強。 強大的網絡安全網狀網可以跟人與物的身份來界定安全范圍。通過中心化的策略編排以及分布式的策略執行,這種安全策略可促進更加模塊化,響應性更強的安全方案。 Gartner表示,2021年,隨著邊界保護的意義減弱,“圍墻城市”的安全方案將不斷演進,以滿足每一家企業對現代網絡安全的需求。 智能業務組合(Intelligent Composable Business):適應性是關鍵智能業務組合是指可以適應當前情況和環境(比方說在COVID-19期間),并“從根本上重組”自己的公司。 2020年的一大趨勢是組織加速了自己的數字業務戰略,一邊推動更快的數字化轉型,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敏捷,并可根據當前已有的數據更快地做出商業決策。Gartner表示,這仍將是2021年的最大趨勢之一。 Gartner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能夠更好地獲取信息,用更好的洞察去增強這一信息,并要具備對這種洞察的隱含影響做出快速響應的能力。這種趨勢還將包括提高整個組織的自治度以及民主化程度,使得部分業務部門能夠迅速做出響應,而不會因為效率低下的流程而陷入困境。 人工智能工程(AI Engineering):實現AI的全部價值對可靠的人工智能工程戰略進行投資的作用在于,在建立AI模型的性能、可伸縮性、可解釋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時,還可以實現AI投資的全部價值。Gartner表示,很多的AI項目經常會面臨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以及治理方面的問題,這對大多數組織而言都是一個挑戰。 AI工程則提供了一條途徑,可以讓AI成為主流DevOps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系列專門的、煙囪式的項目。根據Gartner的說法,AI工程匯聚了各種學科來“馴服AI炒作”,同時在管理多種AI技術組合時提供更為清晰的實現價值的路徑。 由于AI工程治理方面的原因,負責任的AI在2021年也會成為一種新興趨勢,信任、透明性、道德、公平性、可解釋性以及合規性問題要靠AI來盡責。Gartner說:“這是AI問責制具體實施,” 隱私增強計算(Privacy-Enhancing Computation):安全地共享數據在以人為本方面,Gartner預測 2021年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是隱私增強計算。這種隱私增強計算趨勢將利用三種技術,它們可以在數據被利用時做好對數據的保護。一是提供可信任的環境,然后在這個環境下處理或分析敏感數據。第二種技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和分析,第三種技術是在處理或分析之前對數據和算法進行加密。 Gartner說,這種趨勢使組織能夠“在不犧牲機密性的情況下,跨地區以及跟競爭對手一起安全地開展研究合作”。隱私增強計算是專門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共享數據需求的同時維護好隱私或安全性而設計的。 本文由《我是投資家》誠意推薦,轉載自神譯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