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新研究表明,世界上有1/4的人在25歲以后面臨中風的風險。 風險最低的區域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比風險最高的東亞和中東歐區域,幾乎有5倍的差別! 其中,中國25歲以上的中風風險高達40%,是所有接受調查國家中最高的! 來自: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腦中風(Stroke)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又稱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 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腦血栓)和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 今年5月份,WHO公布的全球前十死亡原因排行中顯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全球最大的殺手,2016年共造成1520萬例死亡(中風占570萬,排名第二)。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中一直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 2016年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來自WHO官網) 在中國,根據2018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中顯示,中國患腦卒中人數約為1300萬,遠遠高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人數。 中國卒中協會發布《中國卒中流行報告》的結論表示:中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風。 中風,儼然已經成為家庭幸福的“第一殺手”! 2016年發表在《柳葉刀》雜志研究稱,90.2%的中風負擔都由可調節風險因素造成,并且,中國是全球中風風險因素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 對于我國人群,這10項危險因素可解釋高達94.3%的全部腦卒中發生。最讓人遺憾的是,這些9成以上的中風其實是可以自己控制避免的! 已飲食舉例,在最新版中國心血管報告中指出,中國國民近30 年來的膳食習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減少、脂肪供能比過高、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呈明顯增加趨勢,與1991 年相比,2011 年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增加了77%(189.8 mg/d vs 253.9 mg/d),水果、蔬菜的攝入量較低! 另外高血壓、超重肥胖、身體活動不足、空氣污染均可導致中風的發生! 預防大于治療,合理的飲食、定期鍛煉加上戒煙戒酒等,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選擇低脂的純植物性飲食 包括各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種子,一方面為身體提供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炎癥、氧化應激和斑塊負擔,促進血管健康。 著名的哈佛男士健康研究和護士健康研究中,監測了22萬名受試者的飲食。結果表明,用同等量的蔬菜和多不飽和脂肪取代5%的乳脂時,分別使心臟病風險降低了10%和24%。 當受試者用全谷物替代乳脂肪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了28、34和16%。 減少或避免食用動物性產品 因為這些食物在飲食中提供的絕大部分是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促進炎癥和血管損傷。 肉類中含有一種TMAO的分子,它刺激內皮細胞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了心臟病或中風的發作及死亡風險。 肉中血紅素鐵含量高,具有促發心血管疾病的氧化作用。 發表在《中風》雜志的一項報告,研究了蛋白質來源與中風發病率關系。結果表明,與攝入最少的人相比,紅肉和加工肉制品攝入最高的人,中風風險增加了41和24%;另外,攝入最多雞蛋的人患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了41%。 食用堅果和種子 食用堅果和種子,與降低中風和心源性猝死風險相關。 堅果和種子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堅果富含精氨酸和谷氨酸,有助于一氧化氮的生成,對維持良好的血壓是非常重要的。 在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中,食用堅果可以促進良好的血糖水平。另外,堅果和種子與改善血管功能和減少氧化應激相關。 控制食鹽攝入量 研究發現,每天的食鹽攝入量超過4克(以鈉的量計算),中風的幾率明顯高于每天吃食鹽少于1.5克的人。 而且,每天食鹽攝入每增加0.5克,中風的風險就增加17%。鹽攝入量多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是腦中風的第一位危險因素。 戒煙 吸煙會增加氧化應激反應,導致動脈內膜損傷和血管硬化,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終身不吸煙者或已戒煙10年的人相比,吸煙者患中風的風險增加了2到4倍。 運動 利物浦大學在3月份的一項研究顯示,整天坐辦公桌、開車上班、葛優躺等行為.....可能會在短短兩周內引發健康問題。 不積極的生活方式可能會長期損害健康,進而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 總之,健康合理的低脂植物性飲食、減鹽以及有氧運動可以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臨床上,腦中風一般被認為是一種老年病,但現實生活中年輕人暴飲暴食、抽煙飲酒、肥胖等情況很普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腦中風越發年輕化。 2018年最扎心的廣告《健康本該如此》 25歲的年齡,50歲的體能,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長的夜,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與其說是養生,不如說是自欺欺人! 年輕的一代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們敲響了警鐘。不想讓中風找上你,請從現在開始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