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專業領域,分別是: 工學(3個專業領域)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工程科學(Engineering) 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s) 生命科學(4個專業領域) 生物與生化(Biology & Biochemistry) 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Ecology)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 分子生物與遺傳學(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社會科學(2個專業領域) 一般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General) 經濟與商學(Economics & Business) 理學(5個專業領域) 化學(Chemistry) 地球科學(Geosciences) 數學(Mathematics) 物理學(Physics) 空間科學(Space Science) 農學(2個專業領域) 農業科學(Agricultural Sciences) 植物與動物科學(Plant & Animal Science) 醫學(5個專業領域) 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 免疫學(Immunology) 神經科學與行為(Neuroscience & Behavior) 藥理學與毒物學(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精神病學/心理學(Psychology/Psychiatry) 其他(1個專業領域) 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一、中國大陸總體情況 二、中國大陸高校情況 中國大陸一共318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新增5所,退出0所。新增高校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州師范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州師范學院有2個學科入榜,其余新增高校均為1個學科入榜。機構方面,新晉機構有:北京積水潭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20個,機構名單詳見本文最后。 全國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1401個(增加43個),千分之一的學科158個(增加5個)。機構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448個(增加30個),千分之一的學科36個(增加2個,退出1個)。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中國大陸學科變化情況 新晉千分之一學科五個分別為西安交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北京科技大學及四川大學的工程科學、浙江大學的生物與生化、武漢大學的臨床醫學,無高校千分之一學科退出。43個學科晉升全球前1%所屬高校包括華南師范大學、汕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大學等4所廣東高校及其他35所高校,其中華南師范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州師范學院新增2個學科。無高校或者機構學科退出。詳見下表。 四、大陸高校排行榜 全國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318所高校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計入高校,北京協和醫院計入機構,分開計算),中國科學院大學全球排名66位居第一,清華大學全球排名76居第二,北京大學全球排名80位屈居第三。前100名的高校中,南昌大學、青島大學、深圳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全球排名分別提升33、31、22、22名,領跑“全國進步最快”的大學。深圳大學第一次進入前60名,位居廣東省第四,緊追全國排名57名的南方醫科大學。 全國高校ESI排名情況 (數據中,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 機構名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