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方面,大家不僅追求口感的鮮美,更講究營養和健康。但實際上,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因為一些生活習慣,反而讓食物中的營養都流失了。 今天小薇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偷走”食物營養的壞習慣! 洗米超過2次,營養全流失 很多人煮飯前, 喜歡把米洗好幾遍, 水要干干凈凈才可以。 實際上,米不是洗得越干凈越好! 因為,大米中含有的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主要存在于米粒的外層,如果反復淘洗或者用力搓洗、攪拌,容易使大米表層的營養素流失,且會隨著淘米水一起被倒掉,造成營養損失。 曾有數據指出:如果淘洗大米兩次,其中的維生素就會損失40%左右,無機鹽損失15%左右,蛋白質損失10%以上。 建議:
煲湯時間太長,營養全流失 很多人都覺得, 煲的時間越長, 湯就會越有營養! 實際上,湯里的營養少的可憐~ 湯的營養主要來自「原料」——蔬菜、肉、各種配料。 原料中的非水溶性營養素,如蛋白質,膳食纖維,90-93%會留在原料中,湯內含量不足10%。 以我們常喝的骨頭湯為例:排骨湯熬煮2個小時,湯中蛋白質含量是0.5g/100g,熬煮4個小時,湯中蛋白質含量是0.67g/100g。 而排骨中的蛋白質含量卻有16.7g/100g,是湯內蛋白質的25倍。 而且煲湯的時間越久,反而會越有害。 原料中的水溶性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氨基酸等營養素,經過長時間的煲煮,會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營養素也被破壞得越多。 而且煲湯時間過長,還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風的風險。 建議:
食用油開封超3個月,營養全流失 很多人都覺得, 油是比較耐儲存且不易變質的食品, 都喜歡買大桶油慢慢吃, 覺得更省錢、省力、省心! 實際上,雖然食用油保質期一般在1年半左右,但是開封后的食用油保質期會大大縮短哦! 因為,食用油開封后,極易氧化酸敗:
所以,食用油開蓋后,會比密封完好的食用油儲存期縮短很多。 食用油氧化后,會有一定危害:
建議: 食用油開蓋后最好2-3個月內吃完。 有實驗證明,食用油開蓋儲存三個月后,它的過氧化值(一種指示油脂變質的指標)就會高于國家標準,不再適合人體食用。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一些會“偷走”食物營養的壞習慣,比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