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秋色迷人,丹桂飄香。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和幾個好友來到了南京的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走進中山陵,只見里面青松挺立,松柏常青,顯得莊嚴肅穆。中山陵一系列建筑群氣勢宏偉,壯觀無比。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軸線對稱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緩坡上,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的“自由鐘”,取“木鐸警世”之意。山下孝經鼎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南面入口處的石牌坊和緩長的墓道表現如鐘下的懸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軸線漸漸升高,與四周的圍墻形成了大鐘的本體。最高處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離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現為大鐘的鐘鈕。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孫中山親筆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特別吸引眾人的眼球,表現出孫中山先生博愛的胸懷。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數了數,一共有石階392級,導游告訴我們,392個臺級代表著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8個平臺,象征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臺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既平整又特別美。站在陵墓腳下,抬頭仰望只能看到一個個臺階。攀登到墓頂,放眼往下望去,卻不能看見一個臺階,只能看見一個個平面,這就是中山陵建筑的獨特之美,讓游人嘖嘖稱奇。包含的寓意為孫中山推崇的“天下為公”的思想,體現了“民族、民權、民生”的理念。
整個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崗石墻面,顯得莊重,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青天白日滿地紅。青天象征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文章配圖來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簡介】張永勝,筆名:張晟;愛好文學,喜歡寫作,在報刊發表過近百篇文章,特別喜愛寫游記!喜歡徘徊在山水之間,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期待取得進步!梅縣區作家協會會員,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特約編輯。 編輯:伍靜;校對:十一郎 策劃:饒云;責編:周逸帆 投稿郵箱:790417844@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