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郡望為魯郡(西漢高后元年,即前187年置魯國,封女婿張偃為魯元王。前180年,諸呂伏誅,張偃廢為侯,魯國為魯郡。其郡治在魯縣(山東曲阜市)。孔源出子姓。西周時期,周武王把商之微子封于宋,到了春秋時期,宋閔公捷生子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嘉字孔父。后來,孔父之孫睪夷父以祖字為孔氏。夷父之子為防叔,在魯國為官,他的孫子為叔梁紇,叔梁紇生孔丘,被后世尊為圣人。此外,衛國還有大夫孔文。 附:家族名人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時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早年做過管理倉庫和畜牧的小吏,五十歲時在魯國做過三個月的司寇。其思想核心是“仁”,即強調尊卑長幼、貴賤親疏的有差別的愛。政治上他屬于保守主義,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他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并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對普及古代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孔子的言論由其門人記錄下來,成為《論語》一書。此書為語錄體散文,章節簡短,各自獨立,互不連貫。突出特點是明白易曉,言簡意賅,常常三言兩語便表達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有不少言語是格言式的,很有啟發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