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出現酸味,總是容易讓人產生“這款茶品質不好”的聯想。 當描述一款茶好喝時,我們常常會用到清甜、香甜、鮮爽、醇滑等詞語。過于明顯的酸味,并不是一款好茶應該具備的品質特征,反而會帶來令人不悅的品飲體驗。 茶葉類目繁多,在品飲過程中,哪些茶類更容易出現酸味?發酸的茶葉還能喝嗎? 哪些茶葉會出現酸味? 從客觀層面來看,茶湯中的酸味主要來源于茶葉內含物質中的有機酸。 因原料和制作工藝不同,傳統六大茶類和普洱茶雖然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品質特點,但有機酸的存在,使得各茶類都會帶有一定的酸味,區別就在于是否可以感受得到。 一般情況下,發酵類茶葉,比如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由于工藝、存儲或是沖泡等原因,在品飲過程中更容易出現酸味。 茶葉的發酵過程,一直會產生酸類物質。 早在19世紀中葉,歐美茶葉專家就在巖茶中發現單寧(兒茶素),并從中分離出“武夷酸”,后經證實,武夷酸是由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黃質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巖茶中的酸味過重會影響其品飲價值,但對人體并無害處。 紅茶用料比較細嫩,在發酵過程中,如果堆積太密或是發酵過度,也很容易發酸;保存不當受潮,或是沖泡水溫過高,喝起來也會有明顯的酸味。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制熟茶如渥堆發酵工藝不當,導致茶葉中有機酸含量過高,茶湯中就會有明顯酸味; 生茶在后期轉化過程中,如溫濕度過高,茶葉也更容易形成帶有刺激性的酸味。 有機酸與茶葉品質有何關聯? 茶葉中的有機酸,既影響茶湯滋味,同時也會對茶葉香氣和生津表現有重要影響。 生津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如果茶湯中沒有酸味物質,飲茶時就很難產生生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