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大雄寶殿·三大士圖 水月觀音圖(圖一至九)水月觀音頭戴寶冠,在面部刻畫上,自顴骨處往雙頰下行,行筆漸行漸提,鐵線描與游絲描結合,制造出線條的虛實感,讓人感到觀音的臉龐圓潤光澤而富有彈性,宛如少女一般。觀音手掌線條柔和起伏,交代出手的骨骼結構,刻畫出觀音修長而豐腴的手指,令整個手掌霎時間栩栩如生。觀音上身穿外層綠裙,邊緣以緊密的花紋裝飾,下穿寬松的提花紫羅裙。全身布滿華美裝飾,瓔珞珠串共1400余顆,以真實的紅綠藍寶石質感進行多層次積色,晶瑩剔透,流光溢彩。水月觀音一組畫面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背景是浩淼的云水,綴以紫竹林、紅牡丹、清泉流水,襯托出“諸天無實體,水月皆虛空”的佛理。水月觀音左下部為善財童子,頭略抬起,凝眸欲語,雙手合十,虔誠中又帶著幾分稚氣,生活氣息濃郁。觀音圖右下角繪有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又叫狻猊,似犬,兇猛食人,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丈,龍往往不能取勝。左上部繪有一只鸚鵡,傳說安息國人不知佛法,阿彌陀佛化為鸚鵡教化國人。右上部繪有韋馱護法神。 佛眾赴會圖細節(圖十至十八)佛眾赴會圖,位于大殿東西山墻兩壁,共兩鋪,高3.2米,長22米,面積70.4平方米。壁畫內容為佛祖講經說法、佛眾菩薩赴會參禪的畫面。繪畫中有祥云繚繞,以上為天界,以下為人間。天界有佛眾菩薩諸神趺跏于祥云之上,人間有山泉花卉、曲徑竹籬。臺座上原有十八羅塑漢像,天界與人間,羅漢與佛眾,壁畫與塑像,形成一幅完美的藝術整體。現羅漢塑像已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