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2.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3.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1.氣象學家的預言是有科學根據的。例如,英國《自然》雜志和《觀察家報》于2004年披露了美國國防部專家組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預測:氣候變化可能演變成全球公害;未來20年氣候變化將成為全球性災難,如英國將會像西伯利亞那樣寒冷,美國等主要糧食生產國將因遭遇嚴重干旱而出現糧食大幅減產。又如,我國科學家2004年預言:未來大氣的增溫值將是20世紀的2至10倍;我國華北等地仍將保持繼續變干旱的趨勢;氣候變暖嚴重影響全球的自然生態系統,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脆弱的部門之一。 二、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 1.全球氣候變化 2.水資源短缺 3.臭氧層破壞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樣性等 四、保護生物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他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含了遺傳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們說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指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的保護。 三、保護生物多樣性 (1)就地保護 (2)遷地保護 四、總結 人類必須追求和實踐人與自然協調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