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的起源 “黑茶”二字,最早見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征,實為黑茶無疑。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漢代時由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黑茶也是利用菌發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種茶葉。 黑茶沖泡方法 1、茶具:沖泡安化黑茶宜選擇粗獷、大氣、可過濾茶湯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壺、陶壺沖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則以透明玻璃器皿為佳,便于觀賞湯色 2、用水選擇: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礦泉水、純凈水為佳。 3、水溫:水溫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沖泡;也可用沸水潤茶后,再用冷水煮沸其滋味更佳。 4、茶水比例:高檔磚茶及三尖茶茶水比為1:30左右,粗老磚茶為1:20左右。 5、沖泡方法:新茶一般選用飄逸杯、蓋碗,比較好掌握。解茶時盡量讓茶成塊狀或坨狀,因為黑茶緊壓茶的面茶和里茶選料及陳化程度有所不同,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盡量完整地品好這一款茶。 6、投茶量:置放相對于茶壺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間的投茶量。 7、浸泡時間:約十秒至三十秒(第一泡是洗茶)。 8、沖泡次數:約二十次左右。 如品飲者喜愛喝較濃的茶,可將投茶量增加或浸泡時間加長。相反,如喜愛較清淡的,可減少投茶量或減短浸泡時間。沖泡黑茶時,較嫩的茶多透少悶,粗老茶則多悶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飲。 安化黑茶的泡法 安化黑茶有新茶陳茶之分,新茶茶味濃烈霸氣,澀后回甘;陳年安化黑茶陳香醇和,湯色透亮,滋味圓潤,非常耐泡,泡上數十道湯色也毫無變化。 1、置茶 控制好茶/水比例,為濃淡打好基礎。100ml蓋碗,投茶10克。這個投茶量基本保證了比例的協調。個人可根據口味自行調整。同時調整每泡時間,加以配合。比如說泡幾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時在開始幾泡盡量快速出水。 2、洗茶 濕潤茶葉,清潔茶面。從洗茶開始,請溫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穩定。不要使茶葉猛烈翻騰。 3、前三泡 定點吊水,緩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對運動降到最低。注得夠緩夠穩時你會發現蓋碗中水色很淺,不會像猛沖那樣一下把橙黃色的茶湯甚至渣子都翻騰起來。 4、中間三五泡 緩慢旋水,穩定注入。不可猛沖。要把水溫,以及水和茶的相對運動控制在比較合理的水平上,我們才可以兼顧香、水,達到協調。 5、最后三泡 急沖注水,葉底保持持續高溫。沖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點亦可旋水。重要的是沖擊、翻騰葉底,同時保持高水溫,以充分激發陳香。 黑磚茶的泡法 黑磚茶性溫和,苦中回甘,有清熱去火,促進消化的功效,適合多個年齡段、不同人群的人飲用,對于有胃腸疾病、飲食不規律、熬夜上火的人群有著明顯養生保健的功效。 1、撬茶 新茶的干茶有醒茶時間,開茶后放置一到三天,適當氧化再沖泡,口感更好,此方法特別適合天尖和剛開簍的花卷茶;因此,要找到茶磚的紋理,順紋理撬取,不宜弄碎茶葉。 2、選器 :新茶和散茶首選蓋碗為主,老茶和緊壓茶宜選用紫砂壺。 3、潔杯凈具:在沖茶之前,一定要用開水把所有泡茶器具清洗一遍,這樣有利于茶湯的滋味和香氣散發。切記,不宜用頭泡茶水潔杯凈具。 4、投茶量:蓋碗以8克為宜,緊壓茶可適量增加1克,年份7年以上,可以適量增加2克。 5、潤茶:黑茶的潤茶可以注水時快進快出,主要是去掉表面的雜質與灰塵。(過于細碎的茶葉,建議將茶葉裝入專用茶包袋后再進行沖泡。) 6、沖水:注水時沿杯壁低斟回旋,不對沖茶葉;也可以定點的溫柔注水。 7、出湯:新茶多透少悶,老茶多悶少透;散茶要及時出湯,緊壓茶前兩泡(不包括洗茶)可悶泡5秒左右出湯,后面則根據泡開程度,靈活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