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浚泉是滇軍老將,解放戰爭中曾任國軍錦州警備司令、第六兵團司令官,遼沈戰役中解放軍攻克錦州,盧浚泉和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楊宏光(第六兵團副司令官)、第93軍軍長盛家興等人被俘。 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期間,盧浚泉也對自己的兵敗被俘有書面的描述,盧浚泉說第六兵團在錦州戰役中被殲滅,他被活捉,除了解放軍在戰略戰術上比國軍高明這一主要原因外,還有不少其他原因。而最使他不滿的就是中央軍對地方部隊歧視,既要使用地方部隊又不相信這些地方部隊將領,比如范漢杰要盧浚泉擔任錦州警備司令,卻派他的親信王育生來當參謀長,還派另一親信楊兆銘任督察處長,這不是把盧浚泉這個司令架得空空的嗎。 東北國軍,蔣的嫡系和地方部隊完全是兩套補給標準,這也讓彼此之間矛盾重重。錦州被圍時,中央嫡系部隊可以得到飛機空投支援,而盧浚泉的云南部隊卻一無所得此外。更讓盧浚泉氣惱的是國軍錦州兵站不給他的部隊補充彈藥和糧秣,反過來,圍攻錦州的解放軍卻至少有一個炮兵縱隊,轄有兩個炮兵師,有加農炮、臼炮、野炮,而且彈藥充足。國軍錦州炮兵指揮黃永安也以沒有炮彈為借口,不肯支援盧浚泉的部隊作戰,后在盧浚泉的一再要求下,最后才集中幾十門不同口徑的迫擊炮來支援第六兵團作戰,這哪有不失敗之理? 對于整個錦州戰役,盧浚泉認為從一開始蔣介石就舉棋不定,原來準備讓守軍突圍出去,以便集中兵力阻止解放軍入關。一切都準備好后,蔣又變卦了,突然下令不準突圍而要堅守待援,結果一路援兵被解放軍阻擊在塔山,另一路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卻猶猶豫豫遲緩不前。范漢杰還收到蔣的一封電文,上面大意說錦州關系全局,請吾兄堅守待援等話。 范漢杰把電報拿給第93軍軍長盛家興和新八軍軍長沈向奎等人看,幾個人也都非常無奈,把頭一搖說:“老蔣一到沒有辦法時,就來稱兄道弟,頂個啥用?”最后援兵始終不來,范漢杰只好下令突圍, 錦州的國軍高級將領大部被俘,不過也有漏網之魚,比如沈向奎突圍跑到了葫蘆島,后任重建的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 在管理所改造期間,盧浚泉的表現很好,在農場勞動的時候非常賣力, 有一次要修豬圈,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就問改造的戰犯們誰會砌墻,盧浚泉立即報名,他拿起瓦刀,很快把一道磚墻砌好,而且砌得很整齊。 一旁的人就很好奇,誰也不曾想這個曾經的國軍兵團司令居然會砌墻,就問盧浚泉,什么時候學到這一手的,盧浚泉說過去他對吃穿不太講究,而對住卻很喜愛弄得舒適點,常自己設計造房子,自己監工,有時還拿起瓦刀來砌磚墻。盧浚泉還講起了技術經驗,說一堵墻砌得齊不齊,主要是要吊一根線,隨時檢查歪不歪,因為眼睛看起來不易準確,有一根線懸在墻邊,就容易校正了。 1959年,特赦第一批戰犯時,盧浚泉被特赦,他是云南省昭通縣人,1899出生,特赦時也已60歲了,他出來后很思念家鄉,后來組織專門安排他擔任云南政協專員,1979年,盧浚泉在昆明病逝,年80歲。晚年盧浚泉一直耿耿于懷一件事情,就是對自己帶著云南部隊去東北作戰很后悔,因為后來盧漢云南起義,盧浚泉昔日的滇軍同僚們大都成了起義將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