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 2,交互中心認知:他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 3,前額葉皮質投射神經元靶向背側紋狀體控制行為抑制 4,所有人都是直覺科學家:重新思考決策的統計解釋 5,從失敗的行為改變中學習 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 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作者:Sniper 2,交互中心認知:他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人類是超社會的,然而認知理論往往被孤立心理占據。在過去的十年里,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個體認知是如何受到他人在場的影響的。我們不僅能迅速識別環境中的其他人,而且還能將注意力與他們的注意力聯系起來,這會影響我們的感知、表現和記憶,即使我們當下的目標并不涉及對他們的協調。 本文將人類對他人的敏感度以及他們關注的目標和內容稱為“交互中心主義”(altercentrism);目的是將看似不同的發現放在一起,表明它們都反映了人類認知的異質性。 https:///10.1016/j.tics.2020.09.003 3,前額葉皮質投射神經元靶向背側紋狀體控制行為抑制 期刊:Current Biology 從前額葉皮層(PFC)到背側紋狀體(DS)的神經通路被認為可以介導行為的認知控制,包括主動抑制控制和注意。但是,這一觀點缺乏直接的因果關系證明。 在本研究中,我們顯示通過化學遺傳學的方法選擇性靜默小鼠皮質紋狀體PFC神經元的活動能夠增加不成熟的反應。無線單細胞電生理記錄采用光遺傳學方法鑒定的皮質紋狀體PFC神經元的活動顯示,其中大多數神經元編碼行為試次的結果,并伴隨著放電頻率的持續變化。注意的參數不受皮質紋狀皮層PFC神經元靜默的影響,表明這些投射神經元編碼認知行為的一些特定子單元。與PFC中一般的未鑒定神經元群體相比,額葉紋狀體神經元在抑制控制期間表現出選擇性參與。 研究結果表明皮質紋狀體神經元在抑制控制中的作用,并且可能表明對行為的認知控制的不同領域是由特定的投射神經元群體編碼的。 https:///10.1016/j.cub.2020.08.031 4,所有人都是直覺科學家:重新思考決策的統計解釋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在決策研究中,一直有個常見的隱喻把人們比作直覺統計學家。對于這一隱喻的通常解釋認為,人們表現環境的方式是事先設定好且固定的。這種說法存在一個主要缺陷,即沒有說清人們如何知道環境的哪些方面是重要的,如何解釋這些方面,以及如何根據這些方面做出決策。 我們建議從理論上對決策的統計解釋進行重新理解,轉而關注于解釋人們是如何自我定義什么是需要重點表達的。這種觀點使決策者成為直覺科學家,能夠靈活地構建、修改和替換他們所面臨的決策問題的表現形式。 https:///10.1016/j.tics.2020.09.005 5,從失敗的行為改變中學習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行為改變失敗的分類 行為改變技術目前被全球許多組織和公共機構使用。日益增加的證據集用于回答,哪些認知、情感和環境因素會導致實驗條件下和真實場景下的成功行為改變。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展示了研究無意中未能實現預期行為改變的干預措施(例如,適得其反的影響)也是有價值的。我們確定了不同類型失敗的潛在因果路徑,并展示了導致失敗的因果交互的分類如何揭示出新的見解,從而推進行為改變的理論和實踐。 https:///10.1016/j.tics.2020.09.009 作者信息 校審:Freya(brainnews編輯部) 題圖:Singularity Hub 前 文 閱 讀 歡迎加入超過 20000人的 全球最大的華人腦科學社群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