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汕尾人任廣東工業大學校長
汕尾歷任書記市長名單
螺河是否見證了馬鞍山(安安村)那段悲壯的歷史演變?
馬鞍山驚現古代城寨遺墻
豪情鐵血馬鞍山
千年古鎮博美市
您想要免費推廣文學書畫作品嗎,請進入!
走過海陸豐這片紅土地
●吳志躍
因參與紅色革命遺址調查,近三個月來筆者走過陸豐部分銘刻著紅色印記的山水。南國暮秋的風光美不勝收:上英鎮浮頭村外的晚霞、西南鎮馬鞍山密林中的古城寨,大安鎮洗魚溪邊的翠竹、星都開發區東溪口金黃的稻田、東海鎮神沖村前綠油油的蔬菜、連厝圍村幽深的古巷,都給筆者留下大美的印象。這是盛世和諧之美、勤勞豐收之美。在這片富饒美麗的紅土地,九十年前曾風云激蕩,無數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一心跟黨走,舍生忘死為革命,譜寫了一曲曲光耀史冊的英雄贊歌。
走過這片紅土地,泛黃的史冊會告訴人們,當年海陸豐革命斗爭的波瀾壯闊。史學界給彭湃領導的革命斗爭起名為海陸豐農民運動,直至后來的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也是在農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直觀的理解是發生海陸豐區域,主角是農民的革命斗爭。但事實上,它是黨中央直接領導的,由一群敢為人先的時代精英組織實施的革命活動,實際區域遠不止于海陸豐。
走過這片紅土地,泛黃的史料告訴人們,海陸豐革命斗爭是我黨領導的全國革命斗爭的一個重要部分。成書于1993年的《海陸豐農民運動》開首序言“海陸豐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農民運動之一。……我們黨對海陸豐農民運動始終十分關注。以彭湃同志為首的領導者,根據黨的指示,有計劃、有組織地領導發動了海陸豐農民運動,繼而波及紫金、惠陽等縣。聲勢之浩大,發展之迅速,確為當時全國所罕見。”彭湃在發展農運的同時積極發展黨組織,1925年3月海陸豐支部成立,至1926年秋,海陸豐兩縣中共黨員數達到700余名,在廣東5個地委中,海陸豐地委的黨員人數居首位。活躍在海陸豐革命斗爭陣線上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彭湃;五屆中央委員楊其珊;還有張威、張善銘、鄭志云、鄭重、莊夢祥、陳谷蓀、許國良、莊毅等等,都是革命意志堅強的共產黨員。黨中央、廣東省委始終關心、支持、指導海陸豐的革命斗爭,一些重大行動方案都是中央、省委批準后實施的,更重要的是中央高瞻遠矚,對海陸豐的革命斗爭及時研判,提出指導意見。如1927年5月1日,海陸豐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一舉奪取海豐、陸豐兩座縣城。幾天后,中央發來賀電,首先是祝賀勝利,接下來是語重心長地分析當前的革命形勢,指出這次勝利是敵人聞風而逃,如果真正的槍對槍作戰,我們在武器裝備、單兵作戰能力,指戰員的協調指揮能力等等都是有待提高的。因此,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敵人反撲。九十年后回看,中央的指示是多么英明、正確!
走過這片紅土地,聆聽村頭長者講述的紅色故事,人們會為當年革命先驅的智慧所折服。他們是一群學識淵博的時代精英,雖然很年輕。
彭湃是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海歸”人士,張威上過廣州國民政治訓練班,吳振民是黃埔軍校輜重科畢業學生,鄭重是龍山學堂老師,還有莊夢祥、陳谷蓀、姜毅等等都是有文化的時代精英。草船借箭,那是小說,不一定是真的。但彭湃他們在國民黨反動派舉起屠刀的危急關頭,臨危不亂,用計騙取反動派400支槍和大批彈藥則是史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派欲把魔爪伸向海陸豐。吳振民是東征時周恩來留在海陸豐的軍事骨干,他很機智謹慎,從沒暴露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國民黨還認為他是蔣校長的學生。于是廣州國民黨黨棍蘇民望給他發來電報,要他“清黨”(即殺害共產黨人)。吳振民將這一情況與彭湃、張善銘等領導商量后,一口應承。他向蘇民望打報告說,彭湃那幫泥腿子已逃到山里去了,海陸豐還是咱黨國的天下。幾天后蘇民望回說要來海陸豐看一看。吳振民答,沒問題。在蘇民望要來的前兩天,吳振民將汕尾至海城一路沿途的革命標語、農會旗幟都換成國民黨的,蘇民望看到后很滿意。吳振民又帶蘇到自衛隊練兵場,只見一群自衛隊員拿著扁擔、竹棍在操練。吳振民趁機對蘇民望說,彭湃他們不成氣候的,現逃到山里,我是苦惱沒有槍,若是有槍,用不了三天他們都讓我抓來。蘇民望拍著吳振民的肩頭說,年輕人好好干,將來準是黨國棟梁。槍支無問題,我發給你。蘇回廣州后即用小火輪運送400條槍和大批彈藥予吳振民。這批武器在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中都發揮了作用。1927年4月30日夜,彭湃下達海陸豐暴動的指令,正是這批武器打響了第一槍。
南昌起義南撤部隊奔向海陸豐,在營救周恩來時有一個細節,足見陸豐革命先驅的智慧。周恩來來到黃厝寮黃秀文的家后高燒不退,陸豐的黨組織秘密將他送到橋沖溪碧村赤衛隊長陳水珠家中,然后去請鄰村大塘墟的老中醫盧闊過來診治。老醫生把脈、開方完了就要回去。這時在周恩來身邊的陸豐黨組織領導挽留老醫生留下來:這位病人很危險,夜里一旦病情惡化可能要出大事,有您在我們才放心,就麻煩您留下來以防萬一。老醫生什么世事沒見過?聞言會意,爽快地留下來,不再提及回家的事,直至幾天后周恩來身體已有好轉,從陳水珠家中轉移了,他才回去。
陸豐是全國第一個創建蘇維埃政權的縣,蘇維埃政權成立后即頒布八大施政綱領,其中《土地改革案》實行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案》鞏固軍事占領;發展財政經濟、建立金融新體系等等,已具備完整的工農兵政權的雛形,可圈可點,影響了以后各地的蘇維埃政權建設。
走過這片紅土地,盡管硝煙早已散去,但革命印記依照清晰。
革命低潮后,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血腥屠殺,對紅色村莊瘋狂報復。很多村莊被縱火燒毀。西南鎮馬鞍山村、河西鎮臥龍村、東海鎮神沖村、上英鎮浮頭村等等,這些村莊還能找到被敵人放火燒毀的房屋烏黑的楹頭!每一位革命烈士的經歷都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祠堂前、古榕下時時有人傳頌,烈士后裔談起他們的家史還常常動容落淚。
海陸豐,英雄故里,走過這片紅土地,一草一木都有史,一山一石都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