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說:“記憶的埂上,誰不有,三兩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想必這樣的花,裹挾逼仄不快的情緒,難免讓人郁結在心,反添愁緒。 因而往往,不妨忘記一些,銘記一些,縱使風雨如晦,亦能快意人生。 薛寶釵縱是周全妥帖,一句“莫失莫忘,仙壽恒昌”的暗諷也道出了她不忘斗心的狹隘。亦有善于忘卻之智者,裘馬輕狂、不鞋而屐 ,記不得官場爾虞我詐的紛爭,記不得世俗蠅頭蝸角的利害,只剩那封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的絕交書,流傳千古,清峻超絕。 而對歡樂的記憶,即使只有瞬息,亦足夠溫暖,足以幫人在眾生喧狂中找到一處武陵源,享受“不足為外人道也”之樂。如豐子愷在現實的顛沛輾轉中銘記人性美善,在冷涼塵世中守護詩心、童心、禪心,才為其增添一份含蓄美好的情味。那句“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亦可稱為其人生寫照。 然而,現實中對滯塞的難以忘卻竟比比皆是。究其淵藪 ,則常來自人性的壁壘。在利益面前較短量長,難以忘卻的是功名利祿;在繁華面前流連駐足,難以忘卻的是紅香軟玉,;在苦痛之后舔舐傷口,難以忘卻的是顧影自憐。 而想要忘卻滯塞,必先涵養內在,健全心性,方能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寵辱不驚。當年沈從文、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間是熊熊燃燒著的他們的作品。面對辱罵、鞭打,老舍當晚自沉湖底,其精神令人欽佩,而沈從文卻似乎忘記了屈辱摧殘,用一本《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填補國內學術空白。 如此胸襟氣度,讓他重新站起時更加驕傲無畏,更讓人尊重。想必彼時他心中記得的只有湘西的青山綠水和那個叫做翠翠的看似外表柔弱實則內心倔強的女孩子吧。 當然,對艱難世事、冷漠人情的忘卻并不意味著麻木不仁、安于現狀,而應該用來掃除 決起而飛的羈絆,成為扶搖直上的精進力,誠如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所言:“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吧。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年少的情懷依然值得用熱情去銘記守護,而不應流于生活瑣屑,日后僅以濁酒一杯澆灌胸襟壁壘。實則悲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不快的時光中兜兜轉轉,停滯不前呢?不若與生活化干戈為玉帛,忘卻辛酸苦楚,銘記溫馨甘甜,方能快意人生! |
|
來自: 昵稱72743430 > 《今日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