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合五苓散——陰陽解析 肺脹陽虛水泛證候: 心悸,喘咳,咳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腫,甚者一身悉腫,腹部脹滿有水,脘痞,納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質暗,脈沉細。 治法: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代表方劑: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 真武湯:《傷寒論》 茯苓、芍藥、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術6g。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真武湯,為祛濕劑,具有溫陽利水之功效。 五苓散:《傷寒論》 豬苓(去皮)、茯苓、白術各9g,澤瀉15g,桂枝(去皮)6g。 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五苓散,為祛濕劑,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 解析: 陽性藥:生姜、炮附子、白術、桂枝 平性藥:茯苓、豬苓 陰性藥:白芍、澤瀉 君藥:炮附子 生姜:辛,微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溫中止吐,溫肺止咳。 炮附子:辛,大熱,有毒。歸心、脾、腎經。回陽救逆、溫里逐寒、溫經止痛。 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表,溫經通陽。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 澤瀉: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泄熱。 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陽性藥物多,陰性藥物少,以陽性藥物為主,針對寒證;君藥以溫里逐寒為主,針對虛多實少;少陰太陰合病(表里俱寒)。 方劑中,炮附子、生姜、桂枝,溫陽解表;茯苓、豬苓、澤瀉,利水滲濕;白術、茯苓,健脾滲濕;白芍,養血斂陰。 諸藥合用以溫陽解表為主,利水滲濕為輔,兼顧健脾、養血斂陰。適用于心腎陽虛,水飲內停者。 |
|
來自: 山藥懷姜麥芽糖 > 《中醫內科學方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