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LL SEMESTER ● 課前思考
01 創設情景 復習導入 新課伊始,出示青云小學的四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引出:這些數據看起來比較零散,在數學上,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方法可以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整理,使這些數據看起來更清楚呢? 由此引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通過單式統計表對這四個興趣小組人數進行整理,如上圖。 揭示:每張統計表只反映一個小組的人數情況,叫:單式統計表。 結合單式統計表快速搶答,在搶答中體會有些問題僅僅靠一張單式統計表無法解決,由此感受合并成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 既然要合并,那為什么可以合并?這些單式統計表有什么共同點就成了需要思考的問題。 02 自學研討 合并表格 在這里,我安排了兩個環節: 一是靜靜欣賞合并統計表的過程(小視頻) 提問:在悄無聲息當中,我們欣賞了復式統計表的合并過程,誰愿意來說一說是怎么合并的?你看懂了什么? 此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學統計表的合并過程,設置生生評價,生1說完,生2評價,如果指出生1的不足,則鼓勵生2說個更完整的。在生生互動中一遍又一遍“再現”復式統計表的合并過程。 二是認真傾聽復式統計表的各部分介紹(語音播報) 在傾聽之后,假如你是復式統計表,請你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做一個自我介紹。同樣鼓勵生生互動,鼓勵生動形象完整。在交流中明確:復式統計表由三部分組成:標題、制表日期、表格。表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表頭,表頭一分為三,分別引領著橫欄、縱欄和數據欄。為了統計方便,還增加了合計總計欄。 在兩次的小活動中,把課堂的活躍度提到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們興趣盎然,愉快輕松。 之后引導學生分析每一欄都表示什么含義?數據怎么填寫?在交流中掌握合計總計欄的兩種算法可以互為驗算。 03 單復對比 強化特征 學生填寫表格之后,一張完整的復式統計表躍然紙上。 在與單式統計表的強烈對比中,感受復式統計表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感受各自的優點和使用情況。 明確:各有優勢,各有不同,可以結合具體實際問題來酌情使用。 04 聯系生活,觀察分析 練習一:根據信息填寫表格,并結合表格整體來分析數據,感受哪個班的體能測試成績弱了些?你想對他們班說些什么? 體會數據會說話,讀懂信息,能幫助我們把很多隱含的信息說出來。 追問:此時五年級來了一名轉學生,體測成績優秀,如果讓你給校長建議,你會建議把他加入到哪個班? 學生可能會說五3班太弱,放在五3班有助于增強班級平均水平。可能放在五2班,讓五2班更加強大,遙遙領先。可能放在五1班,讓五1和五2旗鼓相當,并且五1班人數最少,可以均衡各班人數。 接著追問:如果給他安排在五3班,接下來哪些數據會發生變化?感受數據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練習二:根據統計表中數據的“和差關系”,由已知數據推測出未知數據。 練習三:根據三次銷售業績的逐層出現,三次追問此時你對小林滿意嗎?來感受數據之間的比較,能幫助我們做出合理判斷。 05 追溯歷史 回顧小結 本環節,首先欣賞生活中還有哪里見過復式統計表,聯系生活中常見的課程表、天氣記錄表、運動會記錄表、疫情信息、班級評比欄等,勾起學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通過“你知道嗎?”滲透統計表的歷史文化。 在課的尾聲,我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預習時的疑惑解開了嗎?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思考? 帶著問題而來,在學習的過程中解開疑惑,又帶著新的思考離開,成長就是在這樣不斷質疑、不斷解惑、又產生新的思考之中。 這節課上完了,但是我的思考還在繼續,統計類型的課怎么上能讓學生收獲更多、理解更好,怎么樣上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怎樣上會學生有個不一樣的體驗,真正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很多很多問題,探索,依然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