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息肉怎么治? 中醫治病,要透過病名看到病因,病因抓住了,成功的幾率就有了五成,另外五成靠什么?靠醫者對中藥的悟性。 息肉是怎么來的?一句話,痰濁,瘀血,相互裹結,像面團兒一樣,越滾越大,最后變死肌,變惡肉,所以息肉雖然也是肉,但它里面包裹的都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垃圾,是我們的各種壞情緒。 西醫按照不同的生長部位來給息肉命名,長在鼻腔里的叫鼻息肉;長在直腸里的叫直腸息肉;長在胃里的叫胃息肉;長在膽囊里的叫膽囊息肉;長在聲帶里的叫聲帶息肉。 有一個治療息肉的基本方,是石恩駿老先生行醫多年的經驗總結,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下面我把這個方子公布出來: 烏梅30克,威靈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白僵蠶10克。 來看一下這個方子。 烏梅很酸,中醫認為,酸味的食物或者藥物有收斂、收澀的特性,不信,你丟一顆烏梅到嘴巴里,細細一嚼,是不是感覺上下牙關好像都在打架。而且酸收酸收,酸味可以收斂火氣,怒火中燒的時候,趕緊去找酸味的東西,一吃下去,火氣就沒掉了,它能讓人安靜下來。古代醫家利用烏梅的這一特性,也常用它來治療蛔蟲癥,這種病在過去很常見,現在基本沒有了,它為什么有這個作用?因為蟲得酸則靜,腸道里的那個蟲子啊最怕酸,酸味的藥物一下去它就變得安安靜靜,老老實實,任人拿捏,這個時候,再趁機用些瀉下的藥物,順著這個腸道一舉就給它推出去了。 醫書上說烏梅可以“去死肌,蝕惡肉”,這是它的專長,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即使不加別的藥,它也可以把皮膚表面的一些死肌惡肉一點點消蝕分解掉。具體怎么用呢?古人是這么說的,“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 你看息肉,息肉也是惡肉,是長在身體內部的惡肉,烏梅內外兼治,甭管在表在里它都能治,它一進到體內,就像結了一張大大的網,把息肉牢牢抓住,然后再用一些質硬的藥物給它打散,這樣的用藥思路,中醫叫散收并用,烏梅主收,誰主散?白僵蠶和威靈仙。 蠶寶寶長的白白胖胖的,身型柔軟,可是它一旦感染白僵菌,就變成了中醫里的一味猛藥。因為感染白僵菌的蠶,死后尸體會變硬,而且不會腐爛,中醫取它的這個象,認為它是破結的一把好手,可以把一些息肉包塊給破開,拿來入藥,就叫白僵蠶。 威靈仙既威又靈,神仙一樣的草藥,威靈仙像其他藤本植物一樣,上竄下達,左纏右繞,它的根甚至可以粗暴地擠到石頭縫里去,可見,威靈仙的穿破之力有多強。 威靈仙和白僵蠶一起負責把息肉破開,上文說了,息肉里面包裹的無非就是一些痰濕瘀血,這個時候,還要因勢利導,給它利出去,這一步叫給邪以出路。 最后上場的便是薏苡仁了。 薏苡仁可以除濕,可以清熱,可以排膿,張仲景的薏苡附子敗醬散,孫思邈的千金葦莖湯,都用到了薏苡仁,這兩個方子是干啥的,它們可以分別治療腸癰和肺癰,就是腸道和肺部因為濕熱,因為瘀血,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薏苡仁用上,可以把它們消解掉,從這個角度來講,薏苡仁又有協助威靈仙、白僵蠶分化息肉的作用。它可以一邊消,一邊把這些痰濕瘀血利出去。 而且薏苡仁炒過以后帶有一點兒谷物的焦香,剛好是脾胃喜歡的味道,所以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健脾,中醫講,脾主肌肉,肌肉長得好不好全靠脾胃。身體表面的惡肉也好,內部的惡肉也好,和脾胃不能很好地升清降濁有很大關系。 四味藥,鼻息肉、胃息肉、腸息肉、膽息肉等等都能治,如果辨證得當,各加引經藥組,效果會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