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摘要:運動可以直接殺死癌細胞,是化療和放療的“協同藥”,起到“1+1>2”的效果。運動的方式推薦兩種,第1種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第2種力量訓練,隔日一次。 運動不會加速癌細胞的轉移,運動可以抗癌,提高生存率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癌癥患者不能運動,因為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導致癌細胞脫落轉移,看到這篇文章的您,是不是也有這個懷疑呢?然而,國內外過去半個多世紀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運動不會加速癌細胞的轉移,運動可以抗癌,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運動是一味神奇的‘藥’,能夠幫助癌癥病人提升生存質量,防止復發,更好地康復。” 實驗數據: 我們輸入運動康復和癌癥這兩個關鍵詞,在國外的網站上可以檢索到大量的相關的文獻,幾乎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運動可以大幅降低癌癥患者的死亡率。 在下圖左側的這一個趨勢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最近20年來運動和癌癥之間的文章,爆發式增長。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運動的好處,下圖當中第1篇文章,認為運動已經從康復轉變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運動可以直接殺死癌細胞,是對放療和化療非常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一個對3000名罹患乳腺癌的女護士,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運動對乳腺癌的治療與康復影響極大。運動可以降低26-40%的乳腺癌死亡率和復發率。 運動康復和癌癥 點開第一篇文章:運動抗癌的機制解釋運動提高了癌癥患者的一系列功能能力。 這種保護的機制很大程度上還不為人所知,但是運動介導的身體成分變化,性激素水平,全身炎癥和免疫細胞功能的變化,被認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最近證明,自愿運動可以導致免疫細胞進入腫瘤,在幾個小鼠模型中,腫瘤發生率和生長率降低了60% 以上。 考慮到在運動過程中老鼠和人類免疫細胞動員的共同機制,我們假設運動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這種聯系可以用于癌癥治療,特別是結合免疫療法。 因此,我們相信運動不僅僅是“健康”的,而且可能是有治療作用的。 運動具有治療作用 運動形式的選擇中等強度運動(簡易公式:目標心率(次/分鐘)=170-年齡)在癌癥治療之前、期間和之后,對所有癌癥類型,以及各種癌癥相關損傷都是有益的。中等到劇烈的運動是改善身體機能和減輕癌癥相關損傷的最佳運動強度。治療性鍛煉有助于控制治療副作用,可能增強癌癥治療的耐受性,并改善功能結果。有醫生監督和指導的運動比無監督的效果更好。嚴重的不良事件并不常見。 1、有氧運動 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一周7天最好,每天都可以堅持下來,強度為中等強度,運動的形式包括快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形式。所有的運動都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夠強迫,我們可以采取以月為單位,第1個月,第2個月,第3個月,逐步的提高強度,達到目標強度之后,來長期維持。 2.抗阻力力量訓練 一提到運動,我們腦海中第1個首先出現的就是,跑步,跳廣場舞,打太極拳,這些都是有氧運動,并不是力量訓練,其實力量訓練起到的抗癌效果,遠遠不亞于有氧運動,甚至還要超過有氧運動。因為最近的研究發現,人在用力的時候,產生的某些因子,能夠更強的激活免疫系統,是能夠直接殺死癌細胞的,這對癌癥的治療和康復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得了癌癥之后,由于長期的治療臥床休息,肌肉都萎縮了,中國的女性,更沒有什么肌肉,看上去身材挺好,實際上肌肉含量非常低,脂肪的百分比相對來講就比較高了。脂肪含量比較高的人,患癌的風險都是增加的。國外的研究發現,女性的四種癌癥,都是和脂肪比例太高有關系。因此女性進行力量訓練尤為重要。
上肢訓練建議采取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俯臥撐,每周三次,隔日一次。很多人一聽俯臥撐就覺得根本做不起來,特別是女同志,其實這是大家沒有掌握到他的鍛煉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確,堅持兩個月,一次做50個不成問題,貴在堅持和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采取靠墻俯臥撐,每次20個,連續三組,總共60個。鍛煉一兩個星期能夠做到比較輕松了,可以采取第2步,45度角俯臥撐,再鍛煉上一個月,可以采取第3步,雙膝俯臥撐,一個月之后可以采取第4步,標準俯臥撐。只要你能夠按照一步一步的來,兩三個月之后,一次做幾十個標準俯臥撐應該問題不大。 第一步雙手扶墻俯臥撐 第二步 第三步
下肢鍛煉最簡單,最方便的推薦靠墻靜蹲,每周三次,隔日一次。剛開始的時候,膝蓋的彎曲角度可以是120度,慢慢過渡到90度。最終目標是堅持1分鐘以上。 什么時間開始運動最好?理想情況下,恢復性鍛煉應該在診斷后盡快開始,以使幸存者獲得最佳效益和改善對治療的耐受性,并獲得身體和情感上的好處。然而,讓幸存者參加鍛煉計劃永遠不會太晚。 在生存軌跡中的任何時刻進行鍛煉,都有助于幸存者保持和提高功能能力、身體構成和生活質量,從而能夠追求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