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國到文化時代結(jié)束30年時間。這其中與珠山八友時段共尾期,與紅色瓷重合。這其中最熱鬧的收藏?zé)嵊兴膫€階段:一是2000年前后對珠山八友瓷器的收藏;二是2005年前后對紅色瓷的收藏;三也是最熱鬧的是2010年前后幾年對大師瓷器收藏;四是近幾年對“5、6、7”的收藏。都是先熱后冷,假的太多都沒多少人買了。 兩年前就聽說有人收藏“5、6、7”,我還納悶了一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也包括八十年代的瓷器,時有人買賣并不驚奇,驚奇的“5、6、7”成了一潮流。在景德鎮(zhèn)還有專賣店。 是什么原因從熱衷大師作品收藏轉(zhuǎn)向“5、6、7”瓷器呢?有一位外地做名家瓷器的朋友買了一個周邊有裝飾紋的花鳥四方瓶,準(zhǔn)備2萬元賣給別人。這個價格不低,也不算高,按年代不算久遠,如果是真貨也就是文革瓷。這又說明了什么呢?到專賣“5、6、7”店看了一下,從他們所買賣瓷器來看,要比名家應(yīng)酬作品和代工作品要好,但其工藝水平,視覺效果是不能與現(xiàn)在優(yōu)秀作品相比翼的。有一位提著包不愿示人的南昌收藏者說:“買現(xiàn)在大師作品,代工的多,假的多,幾千上萬元買不上他們作品,還不如買一個半搭子古董,說不定還能碰個運氣”。 我說大師作品中也有便宜的呀,也有偷偷降價的呀!“|那就更不能買。那說明他的作品不好賣,或者太多。”這可能就是真話。粗制濫造的大師作品還真不如買一個“5、6、7”。 那么又應(yīng)當(dāng)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呢?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年代瓷器都是可以收藏的,防假卻是第一位的。當(dāng)你鑒定能力不足時你就不能出手。我認識一位制作仿古瓷板(未作畫白瓷板)的老板,每周都要出售幾百塊大大小小的仿古瓷板,已經(jīng)幾年了。而做仿古瓷瓶(未作畫白瓷瓶)更多,可見生意之紅火。我見了幾個景德鎮(zhèn)買者,直接說做“5、6、7”賣,生意不錯。前幾年在一個藝術(shù)家里我看見他正畫著粉彩瓷瓶,落款有他的名字額外加了一個“一九六六”。他說那時是不興落名字的,那時他也沒有“名”,加一個“1966”是外的商人要求的。這就是藝人造假。再一個就是后輩造父輩的假。 贗品沖擊造成了珠山八友贗品泛濫成災(zāi),和文革作品生意一起蕭條。“5、6、7”呢?同樣進入這個死胡同。前不久有一個專做“5、6、7”的店家稱生意不好做,準(zhǔn)備關(guān)門。 我今天寫這篇短文供借鑒。 買你喜歡的東西吧!喜歡的東西沒有對錯。 “真、稀、奇”外加一個“名氣”是收藏的根本。市場是無情的敵人。珠山八友作品生意敗在贗品,大師作品市場敗在多,傳統(tǒng)畫面市場敗在平庸。如果你收到一個“真、稀、奇”外加一個有“名氣”人的作品那就美夢成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