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了一把 得道可不止能成仙 神仙尚且在六道輪回中受苦 真正得道同道的,可同宇宙長生不老?? 今天也是贊美《道德經》的一天 來和小鯤一起讀39章吧 “一”是什么?是先天一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里的“一”就是道的具現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一直以來在大自然中,有幾種得道的存在: 天得了這先天一氣,就能長久清朗 地得了這先天一氣,就能長久安寧 《道德經》說,天之德性是清,地之德性是寧 《周易》則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兩者觀點明顯不同 但帝王家顯然采用了《道德經》的說法 乾清宮、坤寧宮等稱謂可見一斑 由此也可以推斷: 《道德經》是帝王家的祖典 《周易》則是士大夫階層的工具書 天清地寧 天不斷把資源轉換給地 地不斷地去積累和運化資源 由此天地得以長生 「神得一以靈」 神得到了先天一氣,才能通靈感應 既然說到了神,這里不得不展開一下 中國的神仙體系,不可謂不龐雜 中國的神,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自然精神: 天地、星辰、山岳、江河 自然神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指引 比如星辰 星辰在天際運行,無依無靠 一切的魅惑皆不可用 稱王做奴,皆不可得 它就那么運行著,遵守的唯有“道”而已 歷代帝王家也和星辰一樣,沒有參照物 他們身處在最頂層,無人指導 一旦做錯了,便是生死劫難 所以,帝王家只能向自然神祈禱 只有天道,才能撫慰 第二種神是人所化: 一個道德品行高潔的人,死后得一方百姓供奉 可以形成神靈 但這種神靈,都是“體制內”的 需要通過體制的冊封,來固化魂魄 這種神靈的存在 意味著老百姓的心之所向 冊封的神靈太多,可能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離心力 換句話說 封神太多,是會消耗國運的 「谷得一以盈」 山谷得了先天一氣,才能夠盈滿 才能吸收周邊的資源 「萬物得一以生」 萬物得了先天一氣,才能生生不息 能不斷整合資源,轉換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