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世時很孝順父母過世了不上墳合適嗎# 謝謝邀請。 子女在對待父母的問題上要做的有三件事:一、厚養,父母有生之年身為子女的要孝順他們,使其衣食無憂、精神愉悅安享晚年;二、薄葬,父母逝世時盡量從簡,擁有一顆哀悼的心,使其入土為安;三、安葬后,每年的清明節和寒衣節前后要祭祀,追思父母和先祖的恩德。這三個不同階段的內容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題主說的“不上墳”,屬于第三個階段追思的內容,它既是自己對逝世父母和先祖們的一種懷念追思方式,是一種信仰,也是外人對本家子女的一種評價或判斷內容。看到墳頭上每年有人燒紙祭拜,說明該家族后繼有人或人丁興旺。對子女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影響。有一句話叫:信神如神在,不信也無妨礙。 在我國儒家經典《論語》中,關于對于父母的孝,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說:“活著時按禮侍奉;死之后按禮安葬、按禮紀念。”這就是我國傳統習慣中對父母生老病死和先祖祭祀的要求。一般傳統習慣中對逝世父母和先祖的祭祀在清明節和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前后進行。以表示子孫對先祖的孝敬、不忘本。 在我們家,過去都有父母代表對先祖進行祭祀,如今父母年邁行動不方便,一般是父母準備祭品,我們兄弟代行,每年清明節和寒衣節到爺爺、奶奶和外婆、外爺及先祖墓前上墳祭拜。 圖片來自網絡。 |
|
來自: 二月春風TSg > 《今日頭條推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