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體公眾號 點擊上方“老楊品談”關注 個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楊品談>>>>> 一個被忘卻的日子 文|老楊 昨天是三月五日,今天是三月六日。 這是很廢話的廢話,我想說的是:三月五日是個什么日子呢? 幾天來我一直關注、期待著能看到曾經的蛛絲馬跡。從昨天開始,我便像丟了玩具的小孩子一樣在各大媒體、小道消息里尋覓,尋覓這個日子的衣裳。 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我沒有找到。失落。 失落像一個陷阱,讓心慢慢地下沉,墜入到黑暗的底部。 這到底是個什么日子?我在心里問著天空、大地,回繞耳鼓的還是:“什么日子?”沒有回答,沒有。 這是一個曾經紅紅火火的日子,這是個曾經人人歡顏的日子,這是個曾經有很多故事的日子。 什么日子呢?謎底揭開——學雷鋒活動日。 壹|精神 學習雷鋒好榜樣。 學習雷鋒好榜樣,不是一句口號,是一種精神,利他而非利已的精神。它活在那個年代,鮮活地活著。
當然,雷鋒的事跡是被加工過,加工是從毛主席題詞發(fā)表之后開始的。但自古以來,哪一個名人的事跡沒被加工過呢? 事跡本身并不重要,雷鋒其人也不重要,這些都是載體,所承載的是一種精神。 雷鋒精神曾被無數(shù)次的解讀,在不同認知體系的人群中有不同的理解。
可以看出層次越高對雷鋒精神理解的越實際、越具體,而小學生理解了一個人類最高的理想。 不做壞事就不容易,做好事就更難。小學生消化雷鋒精神的結果是:學雷鋒做好事,我扶老大爺過馬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 雖然小學生學雷鋒會搞出很多笑話,但背后的精神總是好的。 雷鋒精神的本質是什么呢?利他。 利己是天生的、是本性,利他是后天培養(yǎng)的、是人類的追求?,F(xiàn)在能做到的人不多了,但在那個過去的年代,在全國學雷鋒的活動中,這樣的人很多,天天想著自己的人是不好意思出門的。 這就是那個逝去了年代,物資雖然匱乏,但精神很富有。 時間過去了,精神也遺失了。 貳|笑容 雷鋒是個愛美的人,愛美才能愛生活。雷鋒不但愛美,更愛拍照,還留下了很多照片。
翻開雷鋒的相冊,瀏覽每一張照片,你能看到的都是笑容,你能讀懂的都是燦爛。笑容記下的不是他本人,那是那一代人的笑容,那是那一代人的態(tài)度,那是那個時代的陽光。 我們進入了一個拍照時代,可以隨時隨地秀一下??煞_朋友圈里的相冊,很難看到笑容,很難找到燦爛,不見了陽光,只留下了霧霾。 當代人怎么了?沒怎么,只是在好日子里丟掉了最貴重的東西。 在學校上班的時候,我是一名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三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三月五日不上課,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做好事。當時我曾強烈批評過這種形式主義,現(xiàn)在想,形式并不是單純的形式,形式永遠承載內容,一天的形式里裝個做好事的內容就足夠了。 三月五日的活動以中隊(班級)為單位開展,有的去敬老院,有的去商店。多數(shù)是幫助人家打掃衛(wèi)生,可惜的是那時沒有小廣告,小孩子能干的事兒太有限。把人家的衛(wèi)生打掃得怎么樣不知道,回來,孩子的衛(wèi)生都出了問題,花花的小臉、黑黑的小手、沾滿灰土的衣服。
叁|匯款 現(xiàn)在是個利益時代,利益時代有一個世界上最牛X的大牌商標——錢。錢最美。 在那個年代人們都很缺錢,但錢并不美,最美的是品德。
過去了,是的,過去了,學雷鋒做好事的時代過去了,迎來的是“千萬別扶老人”的時代。 現(xiàn)在的學生也出去做好事,但不是三月五日這天,也不叫做好事,叫做義工。 做義工強調的是工,做好事強調的是好;做義工強調的是自己,自己付出,做好事強調的是別人,別人受益。 做義工是和世界接軌,我們總是接一些不應該接的軌,用小沈陽的話說是跑偏。 人生不過三萬天, 行走江湖幾十年。 看淡成敗榮辱, 追求快樂一天。 關注身邊小事, 感受世界萬千。 快樂時光盡在《老楊品談》。 草根談世事,凡人品平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