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至12月21日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 民諺說:“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易經》中就有冬至養生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 那冬至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紅棗服務有以下建議? 飲食上適當進補 進補要符合“冬藏”的特性,根據體質的不同而進補。 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久病體虛、勞力過度、勞神內耗,以及產后、術后及虧虛早衰者,均可以進補。 冬至陰極陽生,陰中養陽可以吃:紅薯、土豆、山藥、芋頭、蘿卜等,均可健脾益胃、陰中養陽。 飲食應偏于溫熱、補養陽氣食材來抵御寒邪,可吃海參、糯米、大棗、桂圓、黑豆、膏方、當歸、紅參片、蘿卜、羊肉、牛肉、雞肉等。 可吃些養胃的食物,黨參,山藥、石斛、山藥茯苓茶湯、山藥薏米粉、小米南瓜粥、五谷雜糧粥等。 畢竟脾胃吸收的好了,進補后定會儲備更多的能量,增強免疫抗病的能力。 針對老年人脾胃虛弱的特點,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 飲食應遵循“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另外要時刻關注腎臟的調養。 可以喝當歸生姜羊肉湯,吃枸杞阿膠膏、黃精阿膠膏,不一樣的黑芝麻丸、黑豆牡丹茶湯、枸杞原漿、黑米粥等,達到溫腎助陽、補氣養血的效果。 適宜艾灸、按摩 冬至灸,最重要的就是艾灸神闕穴和關元穴了,每穴15分鐘,來年少生病。 艾灸神闕穴可將初生之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發生長,為身體所用。 艾灸關元可以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使元氣充足,祛虛勞,補百損,壯一身之氣。 因為腹部屬于陰性,用熱的東西來加速循環,能夠使人體的氣機生發起來,甚至沖開身體不通的氣脈。 無法艾灸時,用掌心捂肚臍也可以,用身體火穴「勞宮穴」的熱燥之氣,去代替艾條,一樣能溫中散寒。 另外“腎開竅于耳”,一般氣血運行不暢的或者腎陽虛的伙伴,耳朵會比較容易生凍瘡。 所以冬至后經常按摩耳朵,會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可以拉耳垂、提耳尖和按摩耳廓。 掌心——勞宮穴 腸胃不好的人也可以時常的按一下腳底,或者泡腳,幫助調理腸胃。 還可以揉揉勞宮穴和內關穴,這兩個穴都屬于心包經上的穴位,具有溫養的效果,可以調心臟、安睡眠、強體質。 其他方面養護 除了飲食進補以外,也要從多方面入手,養護生機。 首先,養心養藏,要靜下心來,少思慮,避免急躁發怒,不要過度勞心勞力,多關心關心父母。 其次,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早睡晚起;合理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微微出汗就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 第三,順時養生,養生重點仍在于“藏”,除避免寒邪侵襲及少吃飲食辛辣等之外,還要避免背部按摩、汗蒸等,防止陽氣外泄。 第四,脖子、肩膀、腰部、膝蓋和腳要保暖好,帶好圍巾、帽子,多曬曬背。 第五,越冷越要多喝水,避免血栓情況發生,而且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