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岳飛,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一,他率軍抗金,號稱“岳家軍”,令金人聞風喪膽,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后被宋高宗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岳飛被冤殺時,長子岳云也一同被殺,但其他三子健在,岳氏得以繁衍子孫,開枝散葉。 數百年后,岳氏家族興旺,后人已遍布全國。 清朝初年,岳飛的一脈后人選擇順從清廷,他們從軍征戰,輾轉四方,五代效忠清廷,為維護國家統一屢立功勛,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清朝“岳家將”,詮釋了盡忠報國的理念。 1、岳鎮邦,官至大同總兵 岳鎮邦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明朝將領,率軍屯駐甘肅一帶。 在祖父們的影響下,岳鎮邦從小就很英勇,清朝入關后,岳鎮邦選擇歸順清廷,繼續為國效力,他鎮守西北,英勇善戰,屢立軍功,后升任浙江紹興副總兵、山西大同鎮總兵官,加左都督。 2、岳升龍,官至四川提督 虎父無犬子。受父輩影響,岳升龍早早投軍,在父親手下任千總。 平定三藩之亂中,岳升龍挫敗許忠臣勾結吳三桂的陰謀,隨后又率軍平定西北,立下不少戰功,逐漸引起康熙帝的注意,不斷擢升,很快升任天津總兵。 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岳升龍迎來了表現機會,他奉命進軍,取得一場大捷,升任四川提督。 提督,是清代各省綠營軍(也就是漢兵)的最高主官,掌管該區域全部綠營軍(不能管轄八旗兵),官階為從一品,全國不過十幾個,名符其實的軍隊高官,相當于大軍區司令。 3、岳超龍,官至湖廣提督 岳超龍是岳升龍的弟弟,從名字看,家族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將來超出哥哥。 岳升龍和哥哥一樣參軍入伍,但他參軍沒用自己真名,而是化名劉杰,在軍中效力,逐漸成長為一名基層軍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岳升龍得到被康熙帝召見的機會,康熙問他姓甚名誰,岳升龍不敢欺騙皇帝,老老實實說出了自己的真名,康熙一聽原來是岳氏后人、岳升龍的弟弟,破格提拔他為東川營游擊。 有“岳飛后人”背書,加上進入皇帝視野,岳超龍進入了官職升遷的快車道。雍正年間,岳超龍先后提拔擔任天津總兵、湖廣提督,達到人生巔峰。 巧合的是,岳升龍的最高官職是四川提督,和岳超龍一樣都是從一品的提督,軍隊高級干部,一時傳為佳話,哥倆算是光耀了岳家門楣,顯示出岳氏不同凡響的將門風采。 4、岳鐘琪,官至川陜總督 清朝的五代“岳家將”中,成就最高的無疑是岳鐘琪。 岳鐘琪是岳升龍的兒子,他繼承了乃父的軍事才能,深通兵法謀略,且足智多謀,馭下嚴厲有方,與士卒同甘共苦,指揮作戰大膽,所轄部隊戰斗力極強,以善出奇兵著稱,擅長出其不意,騎兵奔襲,是當時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 雍正年間,西北戰事頻發,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岳鐘琪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軍事才能,他在驅逐準噶爾勢力、平定西藏的重大戰事中指揮得當,多次騎兵突進,殺敵于不備,成功收復大片領土。 鑒于在西北的重大軍功,岳鐘琪被封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兼任甘肅提督,一舉達到了父親一生最高軍職。而當他輔佐川陜總督年羹堯遠征青海,鎮壓羅卜藏丹津糾叛亂后,岳鐘琪的杰出表現讓他成為雍正帝面前的紅人,軍功和貢獻僅次于年羹堯。 年羹堯被雍正干掉后,川陜總督一職空缺,岳鐘琪接任,至此他手握川陜甘三省兵權,成為真正意義的封疆大吏,人生也達到巔峰。 岳鐘琪的風光也給自己帶來了危險,出于嫉妒心作怪,有的人開始暗中算計岳鐘琪。盡管雍正帝很信任岳鐘琪,但一些事情的發生對他十分不利。 “曾靜案”中,岳鐘琪明明是設計擒獲反賊的忠臣和英雄,卻因為是岳飛后人的身份被牽扯到案中,在雍正帝面前也逐漸失寵,最后終因在與準噶爾的戰爭中決策失誤,被追究責任,險些“斬立決”,雍正網開一面,判了一個““斬監侯”,相當于從死刑立即執行改成了死緩。 乾隆年間,為平定大小金川叛亂,岳鐘琪再度出山,官復四川提督,順利平定叛亂。最終,岳鐘琪病逝于勝利凱旋途中,為自己戎馬一生的生涯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5、岳鐘璜,官至四川提督 岳鐘璜是岳超龍的兒子、岳鐘琪的堂弟。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岳鐘琪在軍中叱咤風云時,岳鐘璜就追隨堂兄在軍中效力,參加過征討青海、進疆討伐噶爾丹等一系列重大戰事,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 岳鐘璜在乾隆年間升遷比較快,從參將、副將到總兵,一路走得很順利,這其中既有個人軍功的作用,也不乏岳鐘琪的提攜照顧,最后升任廣西提督。 岳鐘琪死后,乾隆帝念其一門忠勇,調岳鐘璜接替岳鐘琪繼任四川提督,而在事業上,岳鐘璜也繼承長兄遺志,戰撫并用,平定了紛爭不寧的大小金川,有力穩定了西南邊疆。 6、岳濬,官至廣東巡撫 岳鐘琪有兩個兒子,長子岳濬,次子岳瀞,其中岳濬官運亨通,靠老爹岳鐘琪的官爵蔭補入官。 不過,岳濬干的不是武將而是文官,從西安同知(相當于副市長)到山東布政使(相當于分管民政經濟的副省長),后來更升任巡撫(相當于省長),成為方面大員。 不過岳濬做官的成績一般,他多次被彈劾舞弊受賄,馭下不嚴,導致財政虧空,多次遭免職處理,他死后,岳鐘琪白發人送黑發人,甚至不得不拿出自己工資替兒子彌補虧空。正是從岳濬這個“不爭氣”的兒子開始,岳家在清朝的輝煌也畫上了句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