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每天簡單記錄 微信公眾號:佳明經方日記 全文字數:960 閱讀時間:3分鐘 今天是我寫日記第850天。 第一輪《傷寒論》第74天第205條。 陽明病,有心下硬滿,為什么不可攻之? 這里提示我們要注意辯證,不能一看到陽明病,就用攻下法。 心下硬滿,胃虛,人參證,胃虛邪氣水氣都往胃里去,故致胃處又硬又滿,胃家實方才不也說硬滿嗎? 只是硬滿而無其他的熱,象實象,則為人參證,應用補中健胃的人參類的藥,萬不能攻。 虛以實治,虛實辨別不明,利不止者必死,利止者尚可以有治療的機會。 這一條說明辨別陰陽的重要性。 如同第七條條文那樣的思維。 六經辯證分析:口干口苦,胸脅苦滿,脈弦,屬于少陽病,心煩,坐立不安,舌暗紅,大便3-4次,便不出,便干,為陽明有熱。脈滑提示有水飲為患。痰濁占據陰位,心神不寧而驚悸不寧。 六經病位:半表半里,里證。 病性:實證,熱證。 核心病機:邪入半表半里,陽明之熱內擾神機,水飲化熱,痰濁占據陰位,心神不寧。腑氣不同而邪不能出。 治法:和少陽,化水飲,清陽明,通腑瀉熱,調節氣機升降,以下治上,以腑調臟,重鎮安神。 辨方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擬方: 我在臨床中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體會: 方證的把握: ① “胸滿煩驚”應是主要表現。 胸滿即胸悶,煩即心煩,驚即驚悸、心驚膽戰,有的甚至不敢獨自一人在家,或周身緊張感。經常做惡夢也就應屬驚的范疇。 ②小便不利不僅指小便不暢,更指小便頻數。 臨床經常見失眠、焦慮者,夜尿頻繁,睡眠好轉后小便次數也相應減少。 ③因本方證形成有痰濁因素,故舌苔應以膩或黃膩為主。 患者經過治療后驚悸心煩好轉,大便4次。 二診調整大黃用量6g,加百合地黃湯,百合30g,生地45g。 三診:癥狀好轉,后繼續柴胡溫膽湯調整半年有余,焦慮能控制,逐漸回歸生活。 《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人參、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鉛丹、生姜、大棗組成。 條文經典的描述了一個焦慮癥患者軀體化癥狀的臨床表現,現代醫學所謂的坐立不安,驚恐發作,我們經典有著更早的認識,并已經提出完整的辯證及治療思路,特別在《金匱要略》里面,可以深入的研究及學習。 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用于傷寒誤下致邪熱內陷少陽,造成氣機郁滯,虛實寒熱互見的少陽變證。 體現了和解少陽兼鎮靜安神的治法。 屬古代的腦病方,現在臨床用其治療精神神經心理疾病常有較好的療效。 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點: 關于鉛丹,有小毒,現在多已不用,我常用磁石代替,效果非常明顯,同時與生龍骨、生牡蠣一起合用,就是我們說的三個石頭,起到重鎮安神的作用。 注意劑量:45g-120g,臨床效果顯著,特別我運用到頑固性失眠的治療,起守就有效,如有胃腸道反應的,可以叮囑患者用布來包煮。 加減: ①口渴明顯,有陽明熱,可加生石膏清熱; ②“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可合用梔子厚樸湯以清熱行氣除煩;(79、傷寒下后,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 ③舌紅或暗紅,質堅老,舌苔黃膩或厚或薄,舌面較干,有黃連藥征,可加黃連3~6克。 生活,不可能只有快樂和歡笑。 它就像一個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 人的一生,既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壞。 人生的許多困難,只要活著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時間和智慧而已。 林佳明,欽州市中醫醫院腦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師從全國名老中醫董少龍、黃李平教授,師從經方大師馮世綸教授、廣東省名中醫阮永隊教授系統學習經方,廣西名中醫姚寶農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廣西醫師協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自然醫學研究會-中醫經典與臨床應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醫院首屆名醫。善于運用中醫經方、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斷和治療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癥如急性腦血管病(腦中風)及后遺癥、反復發作性眩暈、頑固性失眠、癡呆、癲癇、帕金森病、抑郁癥、焦慮癥、頭痛、心理障礙等疑難雜癥。 |
|
來自: 彼案 > 《佳明經方日記(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