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的事都有雙面性。 就像硬幣,有了正面的同時,就有了反面,同時產生,不可分割。 有光的同時,也就有了暗,有愛的同時,也就有了恨,有善的同時,就有了惡。 如果眼里有光,所見之處,皆是陽光。 心中有愛,所到之處,處處是愛; 心中有善,所見之處,都是美景。 想要過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是一種選擇。 導讀: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望遠處的是風景,看近處的是人生,你認同這段話嗎? 一.選擇樂觀的人生態度,最重要。人們常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世界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運行規律,這個規律是主導力量博弈的結果。 這個規律對我們是不是友好,無法選擇。 選擇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是可以決定的。 在18世紀的英國,有個男孩子對生活很樂觀,因為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說他將來是個不平凡的人。 但現實情況非常不樂觀,因為家里太窮,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煤礦參加工作了,繁重的體力工作沒有影響他的樂觀,他相信,他將來不是個平凡的人。 學習也很不樂觀。他認為不平凡的人,都有知識,就利用下班時間去學習,經過了二年學習,他才終于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這也沒有影響他的樂觀,他相信,他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工作情況也很不樂觀。他到了中年,研究發明了安全燈,但同時英國皇家協會會長,著名科學家戴維也說是自己發明的,二人陷入了官司之中,情況對他很不利。 大多數人,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再樂觀了,然而他對生活工作依然樂觀。 把精力放在了另一件作品上,終于在1825年,他設計出了第一款實用火車,從此,開啟了“鐵路時代”,他也名利雙收,終于成了一名不平凡的人。 他就是人們稱為“火車之父”的喬治·史蒂芬森。 人的出身和時代是自己不能確定的。 但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既然我們選擇了樂觀,就只管埋頭去做。 相信時間不會虧待我們。 二.越努力的人就會越幸運通過努力,可以得到好運氣? 很多人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運氣是隨機的。 然而,大多數好運氣,通常都是通過努力得到的。 人們常說,好運氣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 當然,我們也承認少部分的運氣是存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努力改變運氣的人,最合適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了。 杜魯門出身農民,自己也當了12年農民,因為太窮,和一位姑娘求婚得到了拒絕,杜魯門決定奮發圖強,自學法律,打算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剛考到了執照,一戰爆發了,只好去參軍,服役期間,他覺得應該主動追求進步,過上更好的生活,于是去爭取到了去炮兵學校學習的機會。 等他學成歸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大家都在裁軍,他失業了。 然而他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回到家鄉后,因為學過法律,又是退伍軍人,參與競選當地的首席法官,從此走上了從政之路。 以前的努力,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回報。 但真正的運氣是在1945年以后,羅斯福競選總統成功后,任命他為副總統。 幾個月后,羅斯福去世,杜魯門繼位,成為第33屆美國總統。 他的成功,離不開年輕時的努力。 也離不開晚年的運氣,努力打開了上升的通道。 運氣將他送上人生的頂峰。 越努力,越幸運,人生也越成功。 三.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要有感恩的心,不要因為小惡忘記大善。大多數的人是具有二面性的,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不善良的一面。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一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尤其是在關鍵位置幫助過我們的貴人。 我們要有感恩之心,別因為他們有些不善良,就忘記了他曾經幫助過我們。 每年到了畢業季,就會有一些老師和學生的新聞報導出來,大多是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矛盾。 研究生教育已經是專業學習了,研究的是具體的行業。 研究生導師背后也常被叫為“老板”,是因為他們大都有自己的企業,自己就是老板。 導師在自己的企業里,帶領著學生入行,學習,特別是入行,可以得到老師莫大的支持。 導師三年授予學生專業知識和職場知識就是“大善”,讓自己的學生去自己的企業里做一些無關學業的事情就會比較常見,這就是“小惡”。 這種事情做多了之后,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經濟收入。 每到了畢業季,這種影響就會越來越明顯,就有一些研究生把這種影響演變成沖突。 能力強一些的,還可以把這件事擴大成新聞,最后二敗俱傷。 這些“小惡”多了,的確是讓人很不舒服, 但和“大善”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事情,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很多。 而且,這種大善小惡的事情,很多地方都存在。 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要因為小惡忘記大善,也是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選擇。? 是歲月靜好,還是一地雞毛,面對人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心里若是開心,哪里都是風景,心里如果不開心,到處都是沙漠。 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最重要。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里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里,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