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的國度 經典古詩文是最耀眼的群星 唐詩正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如果說李白、杜甫 是盛唐詩人的頂級代表 那么李商隱 就是晚唐最杰出的詩人 “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留下的一句句經典詩作,千百年來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這些詩歌 將劉學鍇先生 和1000多年前的李商隱 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劉學鍇先生被公認為李商隱研究的權威 著名的唐詩鑒賞大家 此外他還是溫庭筠研究專家 12月16日,傾注他畢生研究所得的《劉學鍇文集》正式在安徽師范大學首發。全集共10卷22冊,約1200萬字,收錄了幾十年來,劉學鍇先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詩的著作、論文。 劉學鍇1933年生,早年就讀、執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63年調入安徽師范大學工作至今。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首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一等獎”“安徽師范大學終身成就獎”等。 劉學鍇曾任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他用時三十年,系統研究文學史上頗多疑問和爭議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解開了許多長期糾纏研究者的謎團,得出大量有突破性的或有創新性的結論。 他和同為安師大教授的余恕誠先生的相關研究成果,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內掀起“李商隱熱”,并由此改寫文學史,實現了對李商隱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經典地位的重估。 2005年退休后,他又用了十年左右時間完成《溫庭筠全集校注》《溫庭筠傳論》《溫庭筠詩詞選》三部大著。 著名古典文學專家袁行霈先生評價說:“劉學鍇先生是李商隱研究最有權威性的學者,對溫庭筠的研究具有開山之功,同樣是系統而又深入?!薄安徽撜l再研究李商隱和溫庭筠,都繞不開這些高水平的成果。” 劉學鍇還是著名的唐詩鑒賞大家。他的學術生命極其旺盛,相當一部分研究成果誕生于退休以后。 七十五歲時,“不能忍受閑暇無事的狀態”的他開始撰寫《唐詩選注評鑒》,歷時四載,300萬字,一筆一畫在稿紙上寫成。此后每次重印,他都會對已發現的疏失進行修改。2019年的新版也不例外,86歲的他,又新增修訂400余處。 從“義山解人”,到“飛卿知己”,再到“唐詩知音”,劉學鍇先生窮畢生之力,成一家之言,取得了學界公認的學術成就。 現年87歲的劉學鍇先生,精神矍鑠、思路敏捷、談吐樸實中飽含智慧。他在文集首發式上分享了他的人生體驗: “做學術研究既不偷懶也不拼命,遠超自己學養的課題,不要勉強自己去做。既要量力量才而行,又不要眼高手低,為自己無所事事找借口;做傳統文化研究的人,假如不是出身書香門第從小熟讀文史經典,那就要盡量活得長久和健康,用生命的長度來彌補學術的厚度和密度?!?/p> “寫書的人都希望書的命長一點,”劉學鍇先生詼諧地說:“但愿人長久,還是但愿書長久?最好是活著的人看見還在活著的書。所以,書的命要長,寫書的人也要活的長一些。” 祝先生健康長壽! 記者:陳婉婉 編輯:朱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