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社區團購遭《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周末又有多家供應商宣布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12月14日早盤,A股市場社區團購概念股集體下跌,其中,國聯水產、中水漁業超6%領跌,宏輝果蔬、國聯水產等紛紛跟跌。 參與社區團購大戰的互聯網巨頭也應聲走低,美團(3690.HK)跳空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跌超7%,市值跌去1270億港元(約合1072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9988.HK)、騰訊控股(0700.HK)和京東集團(9618.HK)也紛紛走低。 早在11月底,社區團購的概念開始火爆,隨著各巨頭和資本的入局,補貼戰、燒錢搶占市場現象頻發,然而政府監管干預也隨之而來。那么,為何巨頭們都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究竟能否走下去? 1 -THE FIRST- 概念初起,巨頭攢動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知乎上表示,根據國內一家數據分析公司的統計,僅在 2018 年下半年,就有大約 40 億人民幣的資金涌入了社區團購領域。 社區團購始于2016年,基本是以微信群為依托的團購形式。在后面兩年的時間里,這個行業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那時的團購訂單大多是群里的成員報名,代理人(現在業內普遍稱為“團長”)手工一單一單記錄下來的。 這種做法效率比較低,限制了訂單量的爆發,同時做社區團購的公司也很難直接接觸到用戶,掌握不了用戶的消費數據,也就不能靈活地去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 直到 2018 年的七八月份,微信小程序的迭代和功能優化讓它的生態更加開放,比如升級了后臺數據分析和插件功能,還能看到小程序的用戶數等等,這才讓社區團購真正迎來了爆發期。 團長不用再手工記錄訂單了,用戶通過小程序就能下單,而社區團購的公司也能從更多的維度去做數據分析,能用更多的運營手段去吸引用戶。 進入社區團購這個領域的公司,不僅包括眾多創業公司,也包括各個地方傳統的連鎖便利店,比如湖南長沙的興盛優選、江西南昌的有家便利店等等,同時一些互聯網巨頭公司也在快速跟進,像京東、拼多多在去年年底都以不同的形式在這個領域做了探索。 網經社電商分析師莫岱青對《企業觀察報》表示,今年疫情下,更是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社區團購的爆發力和潛力都在進一步挖掘中。同時,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比較快,社區團購恰恰能夠為人們關注的時間和便利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因為其成為巨頭們爭搶的領域,而巨頭的加入讓社區團購的競爭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2 -THE SECOND- 為何紛紛大量入局? 社區團購出現之前,中國社區商業的發展一直沒有形成全國性大氣候。主要原因是做單個社區生意,客流少訂單少,而組織這門生意,如果成本很高,盈利模型和復制模型就很難找。 過去基于線下店來做社區商業,就面臨房租及人工等成本難以覆蓋的問題,人效、坪效不高。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區又有很大差異,要滿足這些差異需求,組織管理好不同地域的海量員工,進行全國性標準化連鎖化復制難度大。 這些導致社區商業很難規模化、連鎖化。 然而社區又是離消費者最近的商業端口,這樣的商業機會和潛在可挖掘市場一旦被資本發現,將迅速爆發。聞風而動的巨頭企業們也便紛紛開始爭搶布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2020年內,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發生十余次融資,金額高達百億元。其中,十薈團今年四度獲投,共計融資4.457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真格基金、啟明創投等。 算上最近的一次,興盛優選今年獲投兩次,上一次是7月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KKR、紅杉資本等,金額高達8億美元。而本次京東豪擲7億美元后,興盛優選以總計15億美元的融資額,成為今年社區團購當之無愧的“融資王”。 與往年的區別是,今年傳統社區團購頭部公司紛紛完成新一輪融資背后,開始隱現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的身影。與此同時,包括美團、拼多多甚至過去并不專攻賣貨的滴滴,也在構建自身的社區團購業務。 滴滴的“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并上線APP;9月1日,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同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10月,美團內部將社區團購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滴滴創始人程維更是豪言稱在這一賽道“投入不設上限”。 根據QuestMobile的微信小程序報告顯示,興盛優選2020年9月的小程序月活用戶規模為3204.5萬人次,已接近唯品會4277萬人次的水平。相較之下,沃爾瑪和餓了么小程序的月活分別為1773萬人次和1649萬人次。 之所以新舊玩家對社區團購鉚足了勁,是他們看到了背后的藍海市場。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表示,無論是聚焦下沉市場人群這一新興流量,或是長期電商滲透率不高的生鮮品類,還是從高頻剛需的場景而言,社區團購均有其獨特優勢。 莫岱青對《企業觀察報》表示,社區團購目前還是一片藍海,目前處于快速上升期,其發展空間較大,遠未達到行業發展瓶頸。 3 -THE THIRD- 監管出手,后院著火,未來怎么走? 12月9日,我國辣條龍頭衛龍已經向各級經銷商下發《關于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 通知指出,公司近日收到眾多投訴,以美團優選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低價現象,有的甚至比出廠價還要低,影響嚴重,因此作出3點規定:第一,賣給社區團購的貨必須經過公司同意,否則視為竄貨;第二,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零售價不得低于產品指導價,否則視為低價;第三,影響惡劣的,取消經銷權。 值得注意的是,衛龍的這份通知發在《人民日報》的批評之前。衛龍已經預測到了社區團購巨頭可能對供應商渠道的破壞,提前做出了反應。 12月12日,《人民日報》批評之后,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簡稱:華海順達)也同樣發布了類似于衛龍發給經銷商的通知。 這背后除了政策的因素以外,其實也能折射出一個商業邏輯:原本社區團購為廠家帶來大量的銷量是一個好的現象,然而在廠家不斷依賴線上社區團購平臺帶來利潤和銷量以后,除了中間經銷商不斷地消失以外,廠家對于平臺來說,話語權也在消失,最后又變成了類似于外賣平臺與商家們之間的關系地位,因此出現廠家供應商拒絕給商家供貨的現象。 否則,未來廠家的選擇將只剩下與平臺合作一條活路。 當然也有多家機構對于社區團購這一新興業態持觀望態度。有機構提出,當前政府的及時重視和必要監管,有利于社區團購行業更加規范有序,健康理性競爭,驅動從破壞式創新、激進式擴張走向建設性創新、包容性發展。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社區團購是線下業務線上化進程的一部分,對現有的生鮮零售業態是良好的互補,能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當前社區團購處于發展起步期,眾多互聯網巨頭互相競爭,這有利于相關供應鏈的建立與完善,帶動電商及相關零售行業迎來業態拓展和進一步增長。 事實上,社區團購,目前正處在補貼用戶、燒錢搶占市場份額的階段。一位消費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在瘋狂補貼階段,在資本的催熟下會誕生大量無序競爭的公司,但隨著巨頭入局,社區團購即將步入“燒錢補貼”持久戰,直到把競爭對手“耗死”。 莫岱青對社區團購的前景持較為積極的態度。莫岱青表示,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還是具有想象空間的。自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十薈團、興盛優選、好菜攤、同程生活等都獲得融資,代表社區團購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爆發力和發展潛力可進一步挖掘,市場規模前景可期。 海通證券認為,社區團購近期受政策和輿論關注,主要在于流量焦慮和成長壓力之下,擁有強大資本、科技和組織實力的互聯網巨頭,以幾十億、百億級資金投入生鮮及快消等民生領域,出現盲目補貼戰和傾銷現象,爭奪團長和流量,有可能導致渠道生態在短期內的擾亂,國家及時重視惡性競爭問題是必要的,各方也確實要更多思考速度和效率、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平衡。 ? 本文亦在今日頭條、大魚號、搜狐號、一點號、趣頭條、百家號、微博、企鵝號、快傳等平臺同步更新。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使用須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