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秘方】 乙肝后肝硬化二十年根治赤芍湯 秘方:丹參30g,赤芍120g,葛根30g,桂枝8g,茯苓30g,半夏8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水適量,頭煎六十分鐘,二煎四十分鐘,兩次煎液合并混勻,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謝某,男,47歲。因表面抗原陽性二十年,乏力,尿黃二十天,腹脹七天,以“乙肝后肝硬化”收住院。查體:皮膚鞏膜中度黃染,心肺無異常,腹部膨隆,肝脾未及,腹水呈陽性,雙下肢無浮腫,肝掌明顯。B超提示:肝臟彌漫性炎癥,腹水呈陽性。肝功:TBIL 123.5umol/l,DBIL52.4umol/l,TTT70U,GPT150以上,HGsAg+1:512。三系統:HBsAg+,抗-HBc+,HBeAg+。給予保肝、利尿、支持等西醫治療,腹水消退,但黃疸持續不退。于住院后第五十六天查干功能:TGIL 130.2umol/L,DBIL 63.1umol/L,TTT 12U,GPT 8U,HBsAg+1:256。 改用中醫治療。癥見身目發黃。尿黃似茶水,口干不欲飲,惡心納差,胃脘振水聲,舌質暗紅,苔白滑,脈弦細。辯證:血熱血瘀,兼水飲停蓄。臨床應用本方治療,一周后自覺癥狀消失。復查肝功:TBIL 66.2umol/l,DBIL 35.6umol/l,TTT 12U,GPT 22U,HBsAg+ 1:128。即帶藥出院。一年后隨訪告知上方二十余劑后黃疸消失,至今病情平穩,未復發。 方解:瘀膽必涼血,涼血重赤芍。膽汁淤積多表現為類似急性黃疸性肝炎。中醫學認為,黃疸多因濕熱、疫毒、酒傷、癥瘕使肝膽失于疏泄,郁而不達,膽汁泛溢入血所致。部分黃疸病機以郁為主要矛盾,郁必化熱,熱助病逝。多見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伴膽汁淤積、高膽紅素血癥。赤芍涼血行血,貴在暢流渠道,折其病逝。正如李時珍所云:“赤芍藥散邪,能行血中之滯。”實驗證明:重用赤芍有利膽、解痙、保肝等作用。對血虛發黃者不宜用之。 功能:本方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肝臟血循環之功。主治乙肝,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 療效: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例,療效獨特顯著。隨訪多年未見復發。 獻方人:孔榮順 國家級名老中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