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開頭兩節
陳春一早挑著兩畚箕番薯來到江上鎮圩場,擺出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就賣完了。然后她買了兩只豬蹄和一包菊花糕,高高興興地穿過兩條小巷到了圩尾的娘家。
父親陳小良躺在床上,忽然聽到大女兒銀鈴般的聲音,連忙扶著床欄爬起來,靠著床頭坐好,眼巴巴地望著房門外。
陳春在二弟陳夏、三妹陳秋、四弟陳冬的簇擁下,撩開門簾走到父親床前,關心地問:“爸爸,你的腰還痛嗎?”
“現在感覺還有點痛,不過不要緊,昨天能下地了。”
“我帶來了跌打草藥,還買了兩只豬蹄,等一下煲給你吃。”
“春妹,你這次又是賣木柴吧?”
“不是賣木柴,是賣番薯,不敢挑那么重的東西了。”
陳冬說:“爸爸,大姐還給我們買了菊花糕。你想不想吃?我去給你拿。”
陳小良搖頭說:“爸爸不要,你們吃。”
“二哥,三姐,我們去吃菊花糕。”
陳夏說:“好,我們走。”
看到三個孩子轉身出門,陳小良急忙說:“你們先別走。”
三個孩子又轉身回來了。陳冬問:“爸爸,你還有什么事?”
“你們都給我聽著,大姐一直都在幫助我們,這次又不顧懷孕五個多月,挑東西走了十多里地,把賣番薯的錢給了我們當家用。爸爸希望你們記住大姐的好,以后有出息了要懂得感恩大姐。”
陳春說:“爸爸,媽媽走得早,我又是長女,幫助娘家是理所當然的,你不要給弟弟妹妹增加壓力。”說完扭過頭,“你們去吧,大姐還有事要單獨跟爸爸說。”
陳夏說:“我們走。”
陳春看到弟弟妹妹離開了,又扭過頭,說:“爸爸,伯旺叫我對你說,以后我不方便出遠門,今天來了就要半年之后才能和你們見面,你不要生我們的氣。”
“春妹,爸爸怎么會生你們的氣呢,你們已經夠細心的了,爸爸感謝你們。”
陳春從花色的大襟衫里拿出一個小紙包,把它放在床上,說:“爸爸,這里面包著一點錢,也是伯旺叫我給你的,不要嫌少。”
“春妹,你們也不是富裕家庭,還是拿回去當家用吧。”
“我不會拿回去的,你就留著急需時用吧。伯旺有泥水匠手藝,想掙幾個錢不難。我下午回家路過石崖時,會上去觀音廟求觀音菩薩,保佑你平平安安,弟弟妹妹學業進步。”
在陳春十六歲時,客都河漲大水,母親在河堤上看到上游漂下一根碗口粗的杉木,覺得可以撈起來用,于是慢慢踏前兩步,伸出用三米多長的竹竿綁著的鉤鐮。眼看就要鉤到杉木了,誰知腳下泥土突然坍塌,她一下子撲進洪水中,轉眼間就不見了蹤影。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令父親悲痛欲絕。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他接受從北京回來的表妹劉麗英的建議,以一擔谷加三個銀圓的嫁妝,把大女兒陳春嫁給江下鎮山下村的黃伯旺做老婆。陳春嫁到山下村的第二年,生下了大兒子黃近水。黃近水今年五歲了,長得虎頭虎腦,活潑可愛。
陳春邊走邊想,不知不覺來到了江上鎮與江下鎮交界的石崖觀音廟所在的山腳下。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給人一種驚悚的感覺。要是平時路過此地,她一定會加快腳步,生怕發生意外。但這次許諾了父親,她不得不壯著膽子爬上了觀音廟。
石崖觀音廟只有一間小屋,大門敞開,里面供著一尊精致慈祥的觀音像。陳春的婆婆李四娘曾經對她說,別看石崖觀音廟小,香火卻很旺,那里的菩薩相當靈驗。陳春就是沖著這點來的。想到這,她此刻一點也沒有感到害怕了,心里想著菩薩一定會保佑她的。她虔誠地踏進觀音廟,看到觀音像臺左邊有一只籮匣,以為是哪個善男信女帶來的供品,但沒發現有人在香爐里燒過香燭,同時周圍也沒有人影。她沒有想那么多,匆忙把帶來的齋果糕點擺在觀音像前,點上兩支蠟燭插在香爐里,然后燃起一把壇香,跪在臺前拜了三拜,再默念了幾句心里想的話,最后把香插好。一陣寒風吹來,她打了個寒戰,走出廟門,圍著觀音廟轉了一圈,沒有看見人影。眼看太陽快要落山了,她便收拾好齋果糕點,再向觀音像叩了三下頭,準備回家。當她踏出廟門,忽然聽到身后傳來一聲微弱的嬰兒哭聲,著實把她嚇了一大跳,雖感到毛骨悚然,但她還是鎮靜下來,鼓起勇氣返回廟里查看一番。
“呵哇!呵哇!”
陳春搞清楚了,這嬰兒的哭聲是從籮匣里傳出來的。她感到納悶:籮匣里怎么會有孩子?難道自己遇上了傳說中的蛇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慢慢地靠近籮匣,透過有幾個破洞的籮匣蓋往里瞧,只見里面放著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一股母愛油然而生,她迅速打開籮匣蓋,心疼地抱起了孩子,走出廟門,一連喊了兩句:“有人嗎?有人嗎?”
沒有人答應,只有寒風陣陣。
陳春又膽怯地喊道:“喂,是誰把孩子丟在這里的?趕快出來帶回去。”
依舊沒有回音。
陳春擔心嬰兒著涼了,急忙返回廟里。她一邊在那兒踱來踱去,一邊喃喃自語:“是誰這么狠心把孩子放在這里?”她等待有人來領走孩子。突然,她看到了襁褓中的一顆紅五角星和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這孩子是烈士遺孤,一九四八年十月一日出生。父親羅平,母親李珍,請有緣人把他撫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感謝!
陳春趕忙收起紅五角星和小紙條,生怕被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