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都離不開“人情世故”這四個字,經(jīng)歷過人情世故的人又往往會把“世態(tài)炎涼”四個字掛在嘴邊。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溫度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最險惡的同樣也是人心。
有句俗語叫做:“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人心險惡的,不能夠隨便親近,也向我們揭示出導(dǎo)致世態(tài)炎涼的那些人性的弱點。
其實這句俗語本身就是對人性的一種諷刺,那這句話最早是出現(xiàn)在明代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當(dāng)中,后來又被編入到了《增廣賢文》。
在《增廣賢文》當(dāng)中,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虎生猶可近”,很多人以為意思是說老虎雖然生猛,但不會無緣無故傷人,也可以去靠近,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應(yīng)該是說兩只陌生的老虎也可以去相互靠近,用來對比“人熟不堪親”,連不認(rèn)識的老虎都可以相互靠近交往,但人與人之間即便是非常的熟悉,也不一定可以去親近。
這句俗語雖然是在提醒我們?nèi)诵碾U惡,世態(tài)炎涼,但是同時這句話其實也是在教我們在生活當(dāng)中,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當(dāng)中,一定要保持距離感。
比如說有的人我們很熟悉,但是我們要與他保持一個距離,你不能什么事情都掏心掏肺對他說,也不能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去指望向他們求助,因為有些社交關(guān)系僅僅只是熟悉而已,但是卻遠(yuǎn)遠(yuǎn)達(dá)不到可以去親近,可以去交心的地步,一旦沒有把握好這個距離,就會讓人感嘆“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道理。

其實,我們應(yīng)該反省,很多的時候并不是人心險惡、世態(tài)炎涼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好那個合適的距離。
兩個很熟悉的人之間,你覺得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去麻煩對方,但是對方卻并不覺得和你的關(guān)系到了可以去幫助你的地步,你過去只會打破這個安全距離,從而使對方為難,一廂情愿被別人拒絕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正所謂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所以“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就是人與人相處要記得保持一個安全距離,同時自己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隨意去打破那個安全距離。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話想要表達(dá)的意思也是非常的直接,搬弄是非背后說人閑話的人,他本身就不是一個好人。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是非之地,全都只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是非之人,這句話要告誡我們的是,不要和這種整天背后嚼舌根的人推心置腹,以免身處是非漩渦當(dāng)中。
同時也是提醒我們不要背后去議論別人,因為一旦我們背后去指責(zé)他人,去議論他人,我們自己也必然是有過錯的,有事情當(dāng)面說,背后說長道短只會禍從口出。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增廣賢文》里的這兩句俗語可謂是說透了人性,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绻谜_的方式去與人相處。
人情世故當(dāng)然是復(fù)雜的,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只有做好自己才能過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