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希律.亞基帕二世:尼祿的朋友 這一節可能又有點亂,不重要的人物看看就行了。 希律.亞基帕二世,希律.亞基帕的兒子。此節我們所稱的亞基帕都是指二世,如果再提到老亞基帕的話,我們就稱作亞基帕一世。 亞基帕一世死時,二世才17歲,皇帝克勞狄暫時又恢復了總督統治,讓亞基帕一世的親哥哥(書中的卡爾基斯的希律王)掌握任命大祭司和管理圣殿的權利。上節(第137頁第一段末尾)曾提到過“就連亞基帕的哥哥也得到一個王國”,就是指他,卡爾基斯指的是猶地亞北部一個很小的王國。所以說羅馬總督和希律王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合作關系”。 此段時間的猶地亞也很亂,假先知們層出不窮,貧富懸殊也越來越大,各種族之間的矛盾也時常演化成沖突。撒瑪利亞人是與猶太民族有近親關系的當地古老民族,但雙方也經常互相看不起。羅馬總督為了平息暴動,只好兩方都殺。 正在羅馬學習的亞基帕與皇帝克勞狄的妻子阿格里皮娜關系不錯,有時能讓皇帝偏袒猶太人。這個阿格里皮娜(?。┦巧瞎澦岬降陌⒏窭锲つ龋ù螅┑呐畠?,大阿格里皮娜是卡里古拉的母親,日爾曼尼庫斯的妻子,小阿格里皮娜是卡里古拉的妹妹。 這個小阿格里皮娜可是個人物,她帶著與前夫(屋大維的外甥,日耳曼尼庫斯的姨表兄弟)所生的兒子尼祿(也有奧古斯都血統),嫁給了皇帝克勞狄。并迷惑克勞狄讓尼祿和克勞狄親生的兒子布列塔尼庫斯共同為繼承人。后來她毒死了克勞狄,接著又毒死了克勞狄的親兒子布列塔尼庫斯,這樣她的兒子尼祿就成為了皇帝。不過她的結局竟然是被親生兒子尼祿殺死,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尼祿(Nero),羅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不過也可能與他殘酷迫害基督徒而被后世過度丑化有關,后面還會介紹。不過尼祿可能是羅馬皇帝中最有藝術天才的一位。 克勞狄被毒死后,“尼祿的朋友”亞基帕得到了除猶地亞之外的很多地方,書中的加利利、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亞基帕為了感謝尼祿,還將他的首都凱撒里亞改名為“尼祿尼亞斯”。
不過圣殿所在的耶路撒冷及猶地亞還處在羅馬總督的控制下,其中一個很壞的總督叫安東尼烏斯.腓力斯(圣經上稱腓力斯),羅馬著名史學家塔西佗形容他是“殘忍而多欲,低賤如奴隸”。腓力斯是個希臘人,他的哥哥做過克勞狄和尼祿的秘書。 書中所提到的德魯西拉,在圣經中稱作土西拉,是亞基帕一世的女兒,亞基帕二世的妹妹,本來嫁給一個阿拉伯小國埃米薩的國王亞茲素,后離婚改嫁給腓力斯,書中說是兩人私奔。這兩人有個兒子,公元79年的那次維蘇威火山爆發,德魯西拉和她的兒子被埋在了龐貝古城,算是小普林尼(記載那次災難)筆下的名人。 巧的是,腓力斯前一個妻子也叫德魯西拉(毛里塔尼亞公主),還是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的外孫女。 亞基帕二世和德魯西拉還有個姐姐,貝勒妮斯(后面還會提到),貝勒妮斯先是嫁給她的叔叔卡爾基斯的希律王,她叔叔死后,又嫁給奇里乞亞(也稱西里西亞,大致現在土耳其的中南部)的國王,后又跑回耶路撒冷,按書上的說法是與弟弟亞基帕二世同居,“亂倫和丑聞纏身”?!?/span>這些隨便看看就行了,確實有點亂,我真佩服作者的淵博。 腓力斯執政期間,拼命搜刮財富,導致更多的矛盾和混亂,猶如“末日的混亂”。耶穌的小教派和非猶太信徒之間開始出現分裂,一個對基督教影響重大的人物即將出場。他就是下節的主人-圣保羅。
|